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周艳) 眼下,正是冬笋采挖季。12月29日清晨,炎陵县十都镇车溪村笋用竹基地,村民们三三两两背着锄头走进竹林间,采挖鲜美的冬笋。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十都镇日均采销冬笋2万余公斤,今冬来累计采销冬笋180余万公斤,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地市场。
在晓东村竹笋交易集散中心,笋商们忙着分拣竹笋、打包、装车。该中心负责人李平香介绍,2010年来,他就在十都镇做竹笋生意,这里汇聚当地及周边沔渡、策源以及江西井冈山等地新鲜竹笋,日均收购量近3万公斤。由于低产改造后竹笋产量高,加上价格不错,今年笋价12元至28元/公斤,村民挖笋积极性很高,有的仅此一项月收入逾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都镇有楠竹面积2.8万亩,被誉为“楠竹之乡”。过去,由于长期重采轻育,疏于管理,致使该镇部分楠竹林荒芜,品种退化严重。
发展楠竹产业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效益好,是较好的致富项目。近年来,该镇引进新技术,进行笋竹林改造,对楠竹进行砍青、垦覆、松土、施肥,亩均活立竹从60多根增至120多根,围径从7厘米增至12厘米左右,亩均产竹笋150多公斤。截至目前,该镇已改造楠竹逾2万亩,亩均增值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