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迈向“智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志愿者劝导居民文明通行。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陈征 汪瑶

    “最强大脑”,快速破解盗窃案;独居老人家中,添置智能报警器;共享单车新增了人脸识别;跨省合作,烟花店有了外省“监管员”……

    时至岁末,不少茶陵居民感叹,今年身边的一项项“黑科技”“优管理”“暖服务”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满。群众的赞誉和肯定,映射的是茶陵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起基层和谐稳定大格局。

    今年来,茶陵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茶陵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之“智”

    筑牢安全之基

    为了减少火灾事故发生,解决县内孤寡、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后顾之忧”,11月25日,茶陵县消防救援大队为300户特殊人群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提供消防安全数字化改造服务。

    这种智能烟感报警器在探测到一定的火灾烟雾浓度时,会立即发出警报,通过平台联动向绑定的网格员进行警情提醒,并自动通知消防救援站快速出动灭火,实现“可监测、可预警、可通知”的效果。

    今年来“智能”一词,已成为守护茶陵百姓安全的新保障。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为群众身边的风险加上“安全锁”。

    如茶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推进G322、G106国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在重要区域增设语音提示系统、震荡线、仿真警察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备30余套,有效提升国省道交通安全的科技管控治理能力;茶陵县城管局建成茶陵县智慧停车项目一、二期工程,便于居民通行;茶陵县应急管理局提升“技防”手段,依托152个铁塔“哨兵”监控摄像头,64个重点林区报警探头、高空云台和地表火探测器以及45个智能卡口,实现了全天候的防火监测和预警。

    如今,茶陵县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通过科技支撑的智能化治理,提升基层治安防控效能,蹚出了一条数据思维与数据治理的新路径。

    模式之“新”

    提升管理效能

    12月17日,家住茶陵县云阳街道的谭女士来到该县公安局云阳派出所报警,称自己停放的小车被撬开,车内两万余元现金被盗。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出动进行勘查,同时联合“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中心开展侦查,当晚成功锁定贺某汪等5名犯罪嫌疑人,并于两天后成功抓获在外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帮谭女士追回全部损失。

    如此快的破案速度,得益于茶陵县公安局构建信息资源整合、警种力量融合、手段权限汇合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造茶陵公安“最强大脑”,在打击犯罪、防范风险、警情处置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800余次,协助抓获各类嫌疑人320余名,助推入室盗窃等现行侵财类刑事案件破案率达63.54%,创历史新高。

    如今,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系列“专业人员+新机制+大数据”新型基层管理模式,正在全面发力,护航百姓安全,方便群众生活。

    茶陵县应急系统配备无人机24台,全年进行高空侦查及火情监测巡航7200余架次,通过“人防+技防”的方式,堵住了巡查漏洞;茶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车管便民服务站,涵盖机动车驾驶人体检、驾驶证补换证、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理等车驾管业务,倡导交管服务“24小时不打烊”,真正实现“错时服务”和“全时服务”。

    服务之“暖”

    传递民生温度

    11月20日,茶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20余名志愿者,在三角坪、犀城广场等地,配合交警在各十字路口的人行道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凡是参与此次文明交通劝导、护学等志愿服务人员,经交警工作人员确认即可获得积分。获取的积分可以兑换茶陵交警小熊公仔、钥匙扣、安全帽、电影票和洗车卡等物品。

    “劝导+积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是茶陵在全省率先开展的特色活动,志愿者和交警共同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在协同共建中持续提升社会公众认可、倡导、践行文明交通的程度,推动文明交通共建共享成为新风尚。

    今年来,类似的特色服务活动,在茶陵屡见不鲜,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手段。茶陵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莲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湘赣边际(茶陵攸县莲花)市场监管推动协同立法和执法工作合作协议》,跨省合作维护市场秩序,让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茶陵县城管局全面推进“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工作,主动倾听社区、物业、居民心声,上门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管理前置,为居民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茶陵县今年还着力打造“党建+服务民生”新品牌,摩托车“送考上门”“司机之家”党群服务站运行、“手机变砝码”民生计量等服务,让民生更有温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