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领略伟人思想的时代魅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广州华商学院 邹宁军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在湖南历时32天,足迹遍及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十二乡,行程超过700公里,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了深入全面调研。毛泽东之所以花30多天时间对湖南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是与当时的革命环境密切相关的。那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斗争,而采取妥协的态度指责农民运动“过火”、过于“左倾”。为了表示对农民运动的支持,为了驳斥党内对农民运动的错误观点,毛泽东特意策划了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调研活动,撰写并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次实地调研,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原则贯穿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农民运动到底如何?是什么样子?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道听途说,而是通过深入农民群众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了解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毛泽东一生的影响非常大。秋收起义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后,面对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写出了《论持久战》,对比中日双方实力后论证了中国必将取得抗日胜利的观点,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体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了保护北平古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和平解放北平,这再次证明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底,毛泽东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进行了探索,这仍然是他秉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表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他秉持这一原则,带领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最终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其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深层次理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革命,流血在所难免,一味地妥协退让,换不来团结合作,只能换来更大的牺牲。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面目已经渐露水面,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当时的党中央反而对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泼冷水”。在这种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了对革命的理解,无疑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这种革命观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紧接着领导秋后起义,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毛泽东提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认清敌我。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则强调“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毛泽东对革命深层次的理解,就是中国共产党摆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展现了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入理解。在调查报告中,毛泽东对农民阶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把农民阶级分为富农、中农、贫农,并认为富农对农会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而贫农是“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并认为贫农“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总之,农民不同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其中贫农是革命的主力军。提出这个观点后,毛泽东又列举了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下做的14件大事,从组织、政治、经济、武装反封建政权、动摇封建宗法制度、普及政治宣传、加强文明教育、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以强有力的事实论证自己前面的观点。这种对农民运动具体成果的肯定,正是唯物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雏形体现。1937年,《矛盾论》《实践论》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在哲学研究方面已经成熟。此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出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世界的划分”,都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社会、世界的构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紧要关头,我们目标是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国家的“高墙小院”,面对国内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我们又该怎么样应对?当我们再次重温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或许能在其中找到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怎么样做好自己的事情?最根本的还是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目前国内外形势时,尤其是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骄傲自大,既不能诋毁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成绩,也不能过分吹捧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否则,我们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没有做到从客观规律去研究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就不能在与美国的贸易战和与西方国家贸易谈判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面对美国挑衅,中国的原则立场始终坚定:“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发展,我们不愿打;因为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全面自信,我们不怕打;为了捍卫尊严与底线,必要时不得不打。2021年1月,拜登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在对中国贸易战的这条路上,更是越走越远,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导致贸易战不断升级。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希望中美双方平等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发挥互补优势、做大合作蛋糕”的看法,并认为关税战、贸易战、技术战没有“赢家”。面对美国咄咄逼人,中国该怎么办?选择妥协吗?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上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但是好景不长,美国为了遏制日本发展,发起贸易战。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日本最终选择妥协,与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此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前车之鉴,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应坚持毛泽东的革命理论和斗争理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我们不怕打贸易战,必要时还要敢于亮剑,只有这样,才能捍卫我们国家的利益。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3年我国的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打压,譬如欧盟2023年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2024年10月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决定。而与此同时,2025年1月,特朗普将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在其竞选总统时,他就对外宣称,如果他能当选,将会对中国的税收征收超过60%的普遍关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充分利用机遇发展自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哪些是朋友?哪些是对手?哪些在徘徊可以争取?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辩证地来看待这些问题,只有对时局有准确把握、精准把控,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丰富,思想博大精深,即使发表已近百年,其阅读价值依然不减。这份报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因其蕴含的时代价值而历久弥新,随着时局的巨变,其思想的光芒愈发耀眼,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依然展现出强大的时代魅力。因此,我们应从这份报告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发扬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基金项目:广州华商学院“省级质量工程”研究项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S2020ZLGC44)】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