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黄星 李武
一间小小的工作室,藏着多少基层治理的智慧?
渌田镇潞甫村,一度了无生气的土地引来资金人才回流,育秧工厂、休闲农庄、亲子乐园等项目纷纷落地;
网岭镇北坪村,两个村民小组僵持了大半年的砖厂砖泥之争,因为一纸分配协议捋顺了双方的心气;
菜花坪镇大联村,14户村民追讨了3年的种地劳务薪酬,最终在法院强制执行前支付到位……
这暖心的一幕幕,发生在“幸福攸县”同心圆工作室。今年,攸县县委统战部找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结合点,将统战所长和大局所需、群众所盼有机结合,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在乡村、医院、学校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同心圆工作室,开展法律公益服务活动18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8件,组织爱心义诊和名医讲座43次……这些小小的工作室,装满了匠心优路径、倾心促发展、温心解难题的动人故事。
匠心优路径
地处“鸡鸣四县”之地的潞甫村,曾因资源贫瘠、基础滞后、人才外流等,被遗忘在“隐秘的角落”。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潞甫村在变美的路上加快脚步——村道白改黑,农田提标准,文旅树品牌,一批网红打卡点频频出圈,村里农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但潞甫村并不满足,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支撑。村里的同心圆工作室建好后,组织开展“同心共建家乡”活动,大伙坐在一起展开头脑风暴,决定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吸引乡贤回报桑梓。
今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蔡石明返乡回村投资300多万元建起现代化育秧工厂,吸纳50多位村民在工厂就业。“村里大变样,给了我们回乡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他感慨地说。
后来,蔡石明成了同心圆工作室的成员,积极参与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为乡村发展献智献策,潞甫村也变成了美丽乡村。
延伸统战工作触角,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攸县统战部门创新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攸县县委统战部摸排统战资源,在全县铺开“幸福攸县”同心圆工作室建设,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发挥自身作用服务基层。
在实践中完善,统战力量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攸县“四单模式”快速形成。
“制定菜单”。根据所在辖区统战人士的专业特长、资源优势及个人所能提供的服务形成统战资源清单。致富能手、创业成功人士划分为经济界别,德高望重、群众信服的人士划分为治理界别,教育界人士划分为育才界别等,分类制定服务菜单。
“群众点单”。通过创办同心圆工作室、设立群众点单箱,召开议事会、恳谈会、面对面交流谈心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困难需求和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汇总形成问题清单、需要清单。
“精准派单”。根据形成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结合统战团体专业特长、服务意向等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研判,对服务项目进行精准派单,分派给统战团体或相关部门开展“一对一”或“组团式”服务。
“月末晒单”。工作室每月末对接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建立积分管理和激励制度,完善激励措施,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从“制定菜单”“群众点单”,到“精准派单”“月末晒单”,工作形成良好闭环。
“同心圆工作室延伸了统战工作触角,实现统战工作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真正让基层统战工作亮了起来。”攸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彩霞说,同心圆工作室在群众与统战人士间搭起高效沟通平台,有力推动统战工作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
倾心促发展
仓下组和长宜组的砖厂砖泥之争,北坪村党委书记刘福元调解多次无果,甚至想过两败俱伤的局面:砖厂停工,老板跑路。
十年前,民富砖厂落户仓下组,不仅安排了当地村民就业,每年还能给组里上缴费用。随着时间推移,仓下组的泥土资源消耗殆尽,就近取泥需要跨过铁路线,到周边的长宜组开挖砖泥。
长宜组村民见此不同意:“凭啥好处让仓下组村民得了,要么把砖厂搬过来,要么把上缴的费用交给长宜组。”因为租金分配问题,两组矛盾越积越深,甚至发生械斗,村委会多次协调无果,导致砖厂一度停产。
今年5月,北坪村同心圆工作室成立后,德高望重的乡贤李爱良牵头协调此事。
他先做通砖厂负责人李新国的思想工作,将年租金从5万元涨至8万元,上涨的3万元用作浮动奖励资金,后召集两组村民代表协商,通过了一套5:3的收益分配方案。至此,双方握手言和,砖厂恢复生产。
“他是老党员、乡贤,站在第三方说公道话,他提出的分配方案,大家都赞成。”北坪村党委书记刘福元说,同心圆工作室在村里协商议事,在村委会与村民间形成一个“缓冲带”,助推难题解决。
以同心圆工作室平台,下沉服务,攸县整合基层统战资源和力量,支持基层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和谐工作,构建党建引领、统战聚力、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也推动一批民生实事的解决。
真心优服务,攸县统战部门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汇聚统战资源,做细做实基层服务,一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攸县已建立莲塘坳红军洞基层治理类新乡贤同心实践基地、渌田镇潞甫村创新创业类同心实践基地、石羊塘镇乡贤馆文化教育类同心实践基地、新市徐公店乡村旅游类同心实践基地等工作平台,依托工作平台带动周边5000余农户每户年增收3000至5000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解决周边就业1200人次。
在攸县县委统战部的牵头下,各同心圆工作室动员有实力、有人脉的成员,外出协助招商,助力攸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
温心解难题
尹宾,是一个抖音号有2.7万粉丝的网红,也是攸县新阶联网络人士分会秘书长。近日,在他和攸县新阶联的努力下,一名走失34年的老人成功与家人团聚。
“11月中旬,宝贝回家的志愿者联系我,说一名说攸县口音的老人在河北走失。”收到志愿者传来的视频素材后,尹宾制作短视频作品《攸县老乡走失在河北,接力帮忙找到家人》,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抖音号播发。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短视频,新阶联网络分会8名有影响力的网红第一时间转发。两天时间,视频播放量达387万次。两天后,好消息传来:找到老人的家人。
攸县县委统战部、警方迅速介入。经DNA匹配,确认老人为攸县新市镇桐梓村老屋场组的文某英。
12月5日,79岁文某英回到阔别34年的家。
帮助走失老人回家,只是攸县新阶联网络人士分会温心解难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攸县县委统战部凝聚网络人士统战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直播“带货促销量、带岗促就业、带景促旅游、带食促消费、代言促发展”等五大行动,推介园区企业和县内著名网红景点,共开展直播带货、直播带景活动20余场,带货金额1800余万元。
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律师在新阶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攸县菜花坪镇大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土地流转给攸县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当年,合作社雇佣14名村民种植水稻,其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62岁。
劳动关系解除后,合作社拖欠村民工资11万余元。镇、村多次协调未果。
村民寄希望法律手段解决。今年1月,湖南人信律师事务所丁坤玲和另一名律师被指派为援助律师代理诉讼。
通过调查取证、固定证据及庭前工作,此案最终在诉讼前促成调解。11月,合作所将拖欠工资支付到位。
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发挥统战资源汇聚优势,做实做细基层服务,攸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画好同心圆,巧解千千结。截至目前,攸县各同心圆工作室累计开展法律公益服务助基层治理活动18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8件;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和名医讲座活动43场次,受益群众达到6000余人;组织开展助学助教和公益课堂活动7场次,捐款捐物价值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