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邓伟勇 通讯员/严炜东
踔厉奋发勇担当,笃行不怠书新篇。
回望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足迹,一个个立法项目,一份份检查报告,记录下履职尽责的热忱与豪迈;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和重托;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见证了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紧扣全市中心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作出了人大贡献、彰显了制度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做好人大工作,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人大机关政治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切实坚定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开展法治护企、护绿、护安人大行活动,组织7000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进站履职。按照“一年一监督主题”计划,紧跟“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部署,扎实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组织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专题视察,努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出台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推进181个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升级,代表联络站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持续健全12345热线人大代表通道工作机制,开展代表通道作用发挥情况“回头看”,代表满意率达95.08%。
以高效能履职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能力和作风一体提升,工作和制度一体优化,市级人大和基层人大一体联动,大力开展高水平机关建设行动,着力打造更专更精、善作善成的人大方阵。首次对“百案评查”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再审议、再交办,着力彰显人大监督权威。
紧扣良法善治
树立法律权威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地方立法更加务实管用,推动法律权威得到全面树立。
精准把握法治之需。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法规起草机制,做到从立项到审议到实施,全过程主导立法节奏和质量,有效防止借法律扩权的“部门法”和立时好看用时难的“抽屉法”出现。 全力确保法治之效。积极运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形式,做到发展急需什么就立什么、几条管用就立几条,确保制定的法规真正有效、管用。今年,先后审议通过《株洲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株洲市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其中《株洲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将“国家机关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停车场”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纳入立法规范,已推动国家机关错时免费开放一批停车位。
切实维护法治之威。开展“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有效维护宪法权威。出台《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规范》,提出执法检查“六步法”,实行“三张问题清单”制度,探索专委会调研询问模式,执法检查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监督刚性
服务中心大局
监督的生命力在于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紧扣“监督的重点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做到有效监督、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监督效果”的“监督三问”,立足人大视角,坚持问题导向,真正让监督有监督的样子、监督有监督的效果。
助推经济回升向好。开展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推动市政府制定45条便民举措和“税助发展20条”服务举措,全市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整体达15%以上。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百案评查”,对11个问题和20个案例进行集中交办。
助推资金聚力增效。连续7年开展预算绩效“四评”监督,并联动9县市区人大同步开展,同时将满意度测评结果变内部通报为公开通报,真正让受评单位“红脸”“出汗”。今年,共对7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或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议,查出问题124个、及时整改到位101个。深化预算联网监督,优化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纵向贯通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横向联通。
助推人民福祉改善。创新开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评”工作,按照“项目代表提、进度代表督、结果代表问、成效代表评”,组织市人大代表就近就便参与监督,助推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部提质增速,代表和群众测评满意率达到96%。
助推生态环境建设。以群众投诉集中的油烟污染等问题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推动市政府出台《株洲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联合治理工作方案》,并成立株洲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联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连续6年开展《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形成6个具体整改问题清单交市政府办理,推动五县市区出台配套奖励政策并完成市级规范村民建房奖励,市县两级全年共发放村民规范建房奖励资金363万元。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代表履职彰显为民初心。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不断在建机制、改方式、优服务上下功夫,让代表更有参与感、归属感、获得感。
代表参与渠道更加畅通。建立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及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点对点”联系省、市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协调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代表建议办理更高质量。聚焦代表建议“提质、增效”目标,实行代表建议办理前与代表见面沟通制、答复初审制和跟踪回访制模式,创新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和市政府领导重点领办代表建议机制等。今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251件,办结答复率达到99.6%。
代表履职行权更有保障。指导各县市区组织“菜单式”“精细化”履职培训,优化代表履职工作清单并明确31项具体任务,代表履职更加精准高效。有效发挥智慧人大App、政务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网络作用,定期推送相关工作情况和参阅资料,代表获取信息更加智能便捷。完善代表履职评分细则,开展代表履职工作情况通报,代表履职积极性持续增强。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
踏上新征程,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战略目标,持续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机关建设行动,为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株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