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温琳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进入休闲度假游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出“城市就是一座大景区”的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工业文旅更成为新发展趋势。
国家发改委在年初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沉浸式体验、数字音乐、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工业旅游、城市旅游、科技旅游、自驾游等旅游产业新业态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
湖南省高度重视工业旅游发展,坚持“厂区变景区,生产线即风景线”的发展思路。2023年11月,湖南召开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今年1月,发布“13条”促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5月,长沙、衡阳等五市共建沿湘江工业旅游发展走廊联盟;6月,举办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的株洲,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题中之意。去年,我市发布《株洲市“神农福地、制造名城”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书》,明确加快建设“神农福地、制造名城”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双亿双城”目标: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1亿人次。
从年初的株洲马拉松,到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株洲成为主会场,到株洲“厂BA”篮球锦标赛开赛,再到株洲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一年以来,株洲文旅大事件不断。
株洲如何抓住历史的契机,在新形势下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双亿双城”目标如何实现?面对全国文旅业的激烈角逐,株洲这座制造名城该如何出圈出彩?
工业风:株洲文旅产业的鲜明底色
当我们谈论株洲旅游时,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株洲首个5A景区炎帝陵。其余则似乎印象不深。其实,株洲的旅游资源相比其他地市并不逊色,拥有中华始祖炎帝、千年瓷都·天下醴陵、第一红色根据地、世界制造名城四大文旅品牌。
“株洲文旅四大品牌,哪一个在全国都是鼎鼎大名,哪一个放在全国都不够突出。”正如很多旅游业内人士所说,株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非常突出的精品项目不算多,实力出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偏少,且文旅产品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今的文旅产业,与城市的底色和特质紧密相连。
想到哈尔滨,便是冰雪大世界;提到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说到西安,那是十三朝古都……
株洲城市的底色是什么?硬核工业。株洲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工业文明史。
过去,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340多个第一,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骄子”;如今,株洲已经成为加速崛起的“制造名城”,享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硬质合金之都”等美誉。很多人眼里的“大国重器”,正是株洲的“土特产”。
早在2022年,株洲就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神农福地 制造名城”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株洲建设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打造全球一流工业旅游与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得益于前辈辛勤拼搏出来的深厚的工业家底,株洲现有3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大工业旅游板块、10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6个市级工业旅游接待点,200多处工业遗址,占据湖南近40%的工业旅游资源。这些也让株洲成为2024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活动的主会场。
创意范:株洲工业文旅的实践探索
在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上,株洲对外推介5条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即大国重器之旅、千年瓷都之旅、速度激情之旅、历史文化之旅、时尚服饰之旅,涵盖全市20多个工业旅游点。
走进芦淞航空工业小镇,随处可见研学队伍的身影,他们不仅可以参观航空生产、学习航空知识等研学课程,还有多种航空主题游乐项目可供体验。
来到中国·陶瓷谷,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异形建筑群,不仅可以逛陶瓷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国瓷爆款醴陵釉下五彩瓷,还可以赏瓷、画瓷、玩瓷、购瓷。
最近两年,工业旅游在株洲也有创新之举。株洲“厂BA”篮球锦标赛作为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是株洲厂矿文化和篮球赛事经典融合。今年的“厂BA”球场内是激情赛事,球场外设置了全省工业旅游成果展、“硬核株洲”工业记忆时光隧道、音乐节、美食和啤酒集市等多元素消费场景。
去年开始,“醴陵捡瓷”在网络出圈,已吸引全国200多万游客前来。醴陵打造捡瓷点,发布捡瓷地图,让捡瓷活动进高校,并推出全国首部大型陶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国彩醴陵》。
株洲还利用产业优势,推出了“芦淞淘衣”等创意旅游玩法,原创了“醴陵炒粉节”“航空嘉年华”等系列工业主题活动,充分利用陶瓷博览会、航空博览会、服饰博览会、轨道交通博览会、北斗峰会等株洲现有的五大专业展会,力推“跟着展会去旅游”……
同时,株洲加快了对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两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清水塘1956工业遗址文创产业园正在按照全季运营思路,推动清水塘工业遗址节会、展览、竞赛等创意活动举办,首开区将于明年下半年对外开放;芦淞·1937文创产业园以纺织服饰为底蕴,通过城市更新与微改造,保留工业风貌、传承历史记忆、注入全新业态,计划明年五一开业。
鲁晓波美术馆、芦淞服饰市场群改造等一批优质工业文旅项目即将与大家见面。株洲国际赛车场、株洲国际会展中心等现有株洲工业旅游点,正在积极引入各式业态,与相关产业进行积极互动,不断创新场景,以拓展游客的旅游体验。
株洲还积极探索工业文化的年轻化创意化表达。“株洲礼物”文创平台围绕“可以带走的株洲”,推出系列工业主题文创产品,让工业文化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如“幸福株洲·一起来”、文艺巷、株洲街头艺术站等,让流行元素与株洲工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歌剧之乡”的优势,精心创排一部大型工业题材民族歌剧,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继大型歌剧《英·雄》之后的又一扛鼎之作;WE FUN 城市青年空间、树洞喜剧、魔法物语等一系列文化业态,正伴随着工业旅游的东风乘风而上……
这些动作,都证明了株洲在工业旅游领域的努力和成效。
弱品牌:株洲工业文旅的现实短板
尽管株洲拥有湖南省最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但工业与文旅的结合课题,却是刚刚起步开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株洲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数量和比例还不够高,部分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动力不足。当然这有现实的考虑,比如旅游产出是不是跟投入成正比,不少企业也担心游客安全,大量游客涌入会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生产……
基于工业文旅领域的客观现实,开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产业首先是与消费者生活距离近的轻工业,例如青岛啤酒、伊利牛奶。而株洲的产业多是制造“大国重器”,除了醴陵的陶瓷和芦淞的服装,其余产业均与游客尚有距离。轨道交通装备、硬质合金产业、航空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如何创新渠道与游客亲近,还是一个待解的现实命题。作为“东方的鲁尔区”,株洲曾经有大量的旧厂房在各种开发搬迁中被拆除,给今天通过工业遗存展示城市文脉的规划建设设想留下诸多遗憾。
目光向外,当各地都开始发力工业文旅之时,我们如何彰显城市的个性与文化特质,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考题。现在比较常见的在旧厂区搞文创基地,酒吧、民宿、咖啡馆、演绎场所等几乎在各个城市都似曾相识。同质化严重的网红街,最终将失去游客。
曾经,河西的棉纺厂老厂区有机会进行工业文旅的布局开发,但生存的压力最终将其变成了菜市场加餐饮聚集区,河东的汽齿老厂区,欲改造为文旅项目,定位也屡经变化。而且,基于城市人口规模和文化号召力,北京的798艺术区那样的榜样,不一定适合株洲学习。
“企业须紧跟工业旅游发展思维,把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发挥出来。”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要有“游客走进来,品牌带出去”的认识,工业旅游可助益企业塑造特色IP,特色IP又能锁定消费人群,“如果企业跟所在城市发展理念不能达成共识,就会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哪怕来了游客,体验感也会不好,损害的是企业和城市的形象。
融与创:株洲工业文旅的发力方向
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株洲文旅发展的主攻方向。如何让“钢铁直男”株洲变得越来越具魅力、张力和吸引力?今年年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际,千里之外的鹿城三亚正在举办海南国际文创周,首场论坛便聚焦株洲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升游客在这些现代工厂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如何推动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如何提升株洲现有工业旅游资源的运营能力和策划能力?面对现场一众行业大咖,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喜兰提出如是三问。
“关键是把冷冰冰的工业,转化为可以触摸,可以触达,可以交互的沉浸式体验。”重庆贰厂文创公园执行董事周迓昕认为,如何解决体验感和参与度,满足游客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是工业旅游能够受到游客青睐的关键。
奥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李宝章则提出为运营而设计的城市更新实践,他认为工业旅游要回归“人本与诗意的家园”,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工业旅游资源的运营与策划,要不断挖掘本土文化,传承城市历史记忆,才能彰显一座城市的发展价值,让人看到株洲这座制造名城的不同。
方实验室创始人杨夏分享了“文化业态和城市品牌深度融合”的观点,提出以新技术呈现“旧”内容,以新技术焕活“旧”场景,让新技术融入株洲工业遗址的利用和工业旅游资源的运营中,再造文学化、艺术化、年轻化的文旅场景,从而能够让来到株洲的人,能够实现创新打开这座城市的方式。
……
工业和旅游,一个是国之重器,是经济发展压舱石;一个是民之所乐,是民生消费主力军。但工业旅游不是工业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工业、文化、旅游与传播的多维融合,是“可看、可玩、可学、可购、可持续”的复合工业旅游运营生态。
发展工业旅游是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求,也是产业寻找新一轮发展风口的现实之需,更是株洲在新条件下定位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摒弃流量焦虑,回归文旅融合的初心。讲好株洲工业故事,要“见历史、见当下、见未来”,让消费者成为故事的主角,并进一步丰富拓展株洲工业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让工业“见人、见物,见生活”,以“工业硬实力”锻造“文化软实力”,让株洲这个制造名城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对年轻人更友好,对人才聚集更有磁场吸引力,让人到株洲这个城市,就有亲切感,感受得到幸福株洲的温度,愿意来愿意留愿意在这里创业,从而赋能株洲制造业发展。
如此,从工业旅游资源大市到工业旅游强市的变现目标就会近在咫尺,指日可待。
评 说
工业遗存与制造业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记忆。它既有技艺传承,也有文化烙印,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发展工业旅游,一定要讲好、讲活工业故事。“故事一讲,黄金万两”,只有善于讲述工业发展故事,通过人物、事件、故事载体,不断充实工业旅游内容,才能真正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的。
——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建平
株洲曾被称之为“东方的鲁尔区”,而今日之鲁尔区,恰恰在衰败之后,借工业旅游破茧重生。以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换来蓝天白云的株洲,可以利用遗址群落,撬动流量,让制造名城的绿水青山,用梦幻、科幻的方式展示给外来的人潮人海,顺便也成就株洲又一个“金山银山”。
——文娱产业分析师 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