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美好出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现场测试铺设厚度是否达标。 通讯员供图

    ◀◀上接01版

    可歌可泣的“责任路”

    责任如山,勇毅笃行。

    几近“腰斩”的建设单价,刷新了业内人士的认知。然而,这第一个“螃蟹”是否吃得下、能否消化得了,确实让省内外同行捏了一把汗。

    “我们在项目所属县市区设立驻地办,既便于协调当地关系,又能强化各县市区交通事务中心的责任,加强项目管控。”中心副主任易树松介绍说,建成后的公路要由当地交通事务中心接养,如果监管不严,存在质量缺陷,过了质保期就得由当地交通事务中心自己“买单”。这样,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肩上有责,谁也不敢敷衍了事。

    G106线炎陵分路口公路是进出炎陵县城的重要通道,群众关注度高。由于不听劝阻,连日冒着低温雨雪天气摊铺水稳基层,加上施工材料强度过低,导致新铺公路的水稳基层坑坑洼洼,严重影响群众通行。

    “检测后,我们责令施工单位必须停工。”炎陵驻地办主任朱治国介绍,直到施工单位忍痛铲除了3公里新铺水稳基层,才被允许开工。

    铲除3公里新铺水稳基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0多万元,让施工企业看到了中心加强质量监管的坚定决心与强硬举措,他们再也不敢阳奉阴违、偷工减料了。

    盯住、盯牢,须臾不离;检查、检测,分毫不松。这是株洲公路人严控质量的不二“法门”。开工以来,项目办每天派人盯现场、守工艺、检质量、查数据,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材料强度、摊铺厚度、密实度与平整度,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每一项数据都必须达标。”项目办主任邱渝峰倍感压力“山”大。全市近2亿元的项目,分散在6个县市区10多条线路上,任务之重、管理之难、责任之大可想而知。

    谁能想到,邱渝峰背后隐藏着几多辛酸、几多无助?6月1日凌晨3点,他才把父亲送到市中心医院脑卒中急诊室,当天下午又把岳父送进了省直中医院脑卒中抢救室,家中还有罹患肺癌的岳母、即将中考的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而他们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面临如此困境,邱渝峰仍一心系着亲人,一头扎进工地。

    毕竟是最低价中标,施工单位千方百计节省成本。为了严把工程质量与安全关,项目办每周下县市区巡查,驻地办每天坚守工地,在现场不停地“找茬”“挑刺”,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

    “仅一年多时间,我就穿坏了3双皮鞋。”炎陵驻地办安全员廖雄军有点难为情地说。笔者俯身一看,只见沾满沥青、砂石、草屑的皮鞋,右侧裂开一道小口,仿佛在诉说着工地的艰辛与劳累……

    尽管只有3年就要退休,攸县驻地办现场负责人王定安,每天仍在工地巡查、检测。1月2日上午,在赶往S535线鸾山中修工地时,他乘坐的车辆发生碰撞事故,致使其右手手臂粉碎性骨折。可在手术恢复期内,他还牵挂着工地,经常打电话询问工程进度。

    驻地办既是严苛的管理者,还是贴心的服务员。各驻地办积极帮助企业寻找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踏实肯干的民工队伍。工作人员发挥人缘广、熟人多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处理路地矛盾,降低工程成本。

    “如果没有驻地办的大力支持,这么低的价格,我们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万友路桥公司项目负责人吴鸿坦言。

    城郊驻地办主任陈正军解释道,最低价中标把业主、企业拴在一根绳上,不帮企业一把,工程难免会有“烂尾”之忧,双方只能同舟共济。

    看着一个个项目先后完工,且检测合格,邱渝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长吁一口气:谢天谢地,总算把“半价”公路修好了。

    可感可及的“幸福路”

    民有所需,我必躬行。

    最让天元区雷打石镇建龙村村民老姜揪心的是,由于排水受阻,只要较长时间下暴雨,该村药铺坳低洼处就会积水成湖、一片汪洋,把70多亩稻田全淹了,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尽管是历史遗留问题,他还是想向中心求助。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钟勇军掷地有声。

    中心派人深入现场,与该村委会对接。最后增加投资80万元,建造了一个宽10米、长7米的双孔盖板涵,彻底解决泄洪问题。

    一个普通群众,仅凭一个电话,就帮村里解决了“老大难”问题,这让老姜大感意外。

    今年7月,S207线仙庾段公路大修工程开工,联星村群众向项目办反映,该线张公坡段公路的弯道太急、视线不好,影响行车安全,恳请拓宽路基。

    项目办、驻地办迅速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同时,项目办要求在公路设计时,一定要深入公路沿线走访,实地了解当地水系,摸清平交道口情况,掌握沿线房屋状况,尽量满足群众需求。

    “公路部门为我们架桥修路,真的很辛苦。我年纪大了,帮不上什么忙,只能送点茶水表示心意。”在S207线仙庾段公路大修期间,62岁的联星村村民刘小平,天天推着婴儿车,热情地把凉茶、点心送到施工人员手上。

    “公路修好后,不仅使我们的村容村貌大有改观,还给我的农家乐带来丰厚回报。”仙庾村开心厨房的易老板眉开眼笑。

    一群人,一条心,一盘棋;几条路,几回拼,几多情。株洲公路人敢闯难关、勇扛使命,奋力把“发展之急”化为“发展之机”,将“民生之盼”变成“民生之赞”,用心用情描绘了一幅幅美好出行、幸福株洲的温情画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