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新
明冯梦龙所著《智囊》,自问世以来,得到许多名人学者的青睐。毛泽东便爱读《智囊》,在该书上还存有他弥足珍贵的批语。
《智囊》一书取材专一,治学严谨。大多采用历史的真实事例,孔子诛少正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卫青借神鼓士气、诸葛亮慧眼识刺客、西门豹止河伯娶妇、触龙说赵太后等等,何时何地何人运用智慧成功的案例,皆有案可查。唯其真实,才更令人信服,因而智慧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智囊》系由从先秦至明代1300余篇短篇故事辑录而成。为方便阅读查找,分别列为十部,二十八卷,每卷由多个故事组成,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审案的文化的生活的各种智慧,上至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搜罗无遗。故事精炼生动有趣,有的篇章还有编者的精彩评点。尤值得一提的是,《智囊》辑有“闺智”卷,认为男女是同等的,充分肯定妇女的智慧,在重男轻女的时代,难能可贵。如此编辑,编者的独具慧眼和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智囊》录用事例对事不对人,客观取材,不避奸贤。秦桧是奸臣,为人所不齿。但对于他的智慧,此书也给予肯定。有个书生模仿秦桧的笔迹写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发现这是一封伪造的假信,就将这人押送给秦桧处理。秦桧见了这人,不但不处罚,反而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秦桧说,此人胆敢以我的名义写信,必然不是一般人。如果不用一个官职束缚他,他就会逃到北边胡人那里被人利用,或逃到南方去为越人效力与我们为敌,那就麻烦了。小人的才干,如不加以驾驭,就会危害国家。秦桧能看到这个隐患,预先加以防范,不言而喻是明智的。
在引用上述秦桧的事例后,冯梦龙接着说,宋仁宗时,韩琦和范仲淹分任陕西安抚使和宣抚使,共同防御西夏,有张、李二青年刻了一个诗碑,将他们自己的才干德行吹嘘了一番,让别人拉曵着从韩、范二人面前经过,韩、范见了,疑其有诈,未敢用他们。后来这两人逃到西夏,为西夏国主赵元昊所用,以致成为北宋边境大患。以此反证秦桧任用小人的正确。而韩琦范仲淹系北宋贤臣,冯梦龙却并不为其掩瑕。但这并不等于说,作者扬秦桧贬韩、范。在其他篇中对范仲淹爱民顺民“污身不辱国”,韩琦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的智慧大加褒扬。由此可见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与主流崇尚的取向评判是一致的,传递的仍是正能量。
有个故事说,有位县令用印时忽然发现印盒里的官印不见了,官印是做官的凭证,是宝物,丢失官印后果严重。有亲信说,偷盗官印者定是家贼,建议县令对县衙内的所有人员进行搜查。县令说,那样一来会惊动偷印之人,他就会把官印毁掉。官印没了,不但没有证据证明偷印者有罪,我还是会照样受处罚。县令想了想,附耳对亲信说,你就如此这般。一会儿,衙门后院忽然起火,人们纷纷奔向火场救火,乱作一团。县令急忙将印盒交给来救火的师爷,说了句“请务必妥善保管”的话就匆匆去救火了。师爷来不及当面打开印盒验看,把这空印盒拿在手里,就像捧着一团火,心里的火,熊熊燃烧得比衙门里的火更急迫。他深知等会要是把这个空盒交给县令,县令一看里面没官印,必然要治他偷印之罪。为今之计,只有把偷来的官印放进盒子里,完璧归赵才能免罪。于是,县令的官印失而复得。
冯梦龙61岁时,出任福建寿宁知县,寿宁重男轻女,“生女则溺之”。他到任后,亲自撰写《禁溺女告示》,四处张贴,刻石立碑,又“设厉禁,且捐俸以赏收养者”。他运用双管齐下的智慧终于将这一陋俗革除,使“此风顿息”。
《智囊》之旨在“益智”。冯梦龙在该书自序中说,智慧就好比在地上运行的水,水往低处流,地势低洼的地方就注满了水。人和事不顺时,如有智慧,便可走出逆境。我们阅读《智囊》后,便可知冯先生所说非虚。由是可知,智慧如水,是随物赋形的。学习《智囊》,可让人聪明,因时因地制宜,便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