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日
炎陵县鹿原镇东风村有句俗话:小寒大寒,捉猪出栏。
鹿原镇东风村与安仁金紫仙镇,还有永兴的船形乡搭界,这里高山巍峨,为八面山南端,是罗霄山脉西南端的海拔较高的山脉之一,东风村的云秋峰海拔1383米,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天然的高山腊肉制作场所。
每年小寒一过,东风村的冬天开始真正寒冷。晚上,北风凛冽,月光冷冷地投照在村庄各地,瓦面上呈现出一层白霜,赶夜路的人哈一口气,都冒着白烟。月光清冷地照射着,村庄里的一切都那么清冷,远处近处也一片寂静……
这时,某个孤独的窗口,传出几声咳嗽声,里面有三五个人围着火炉,一边烤火,一边讨论着什么时候杀猪过年,什么时候熏腊肉。开始盘算着,年关将至,怎样过个好年。
东风村人好吃腊制品,春节腊盘子菜是一道拿得出手的看家菜。不管你是远方的来客,还是邻近的亲戚,这菜一上桌,就满屋生香。腊鸡、腊鸭、腊鱼、腊肠、腊猪脚、腊豆腐……一盘红彤彤、香喷喷的熏腊肉往中间一放,神仙都挺不住。若遇喜庆之事,也必有腊盘子宵夜。喝酒的、夹菜的,觥筹交错,一派热闹。女主人在一边极力劝客莫斯文,盛情给生客夹菜,一时间,宾主的谦让与盛情交汇,好生隆重。
过去,东风村家家户户都养几头猪,靠剩饭剩菜,打猪草,打米糠喂养。逢年过节杀猪帮补家用,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一头猪,然后运到集市上买卖。家里留下百把几十斤肉做人情,熏腊肉。主人家叮嘱屠夫,屠夫就将一板猪肉的胸膛及肋骨处砍下来,顺着一根根肋骨剁成长条,尾端的五花肉切成一整片,再按照两斤左右一块,一条条切开。制作熏腊肉的猪肉一般不过水,若是有污秽,可以水洗。拿一把火钳烧红,将肉皮上的毛烙掉,再用刀刮净表皮的烙印油渍,再用温水洗净。然后挂在屋梁下的铁钩上,待水分一干,就用食盐均匀涂撒。涂撒时要做到边角里外,反复揉擦。然后起柴火灶把铁锅烧烫,把猪肉带皮的那面在锅子里揉搓,这样熏出来的腊肉皮脆易嚼。
随后,主人家会找一把小剪子,在肉皮一端戳一个洞,用铁丝或铁钩勾起,挂在柴火灶的烟囱口处,任其熏制。主人家趁着柴火膛里的木炭正旺,就会拿来松树枝、香樟树枝,还有晒干的艾叶枝、豆壳、蜡叶草等铺垫,中间铺一层鲜松针枝,再在上面铺上一层木工锯下的木屑粉或者谷壳,用烟火慢慢烘熏。三五天过后,腊肉的味道开始逐渐浓烈,就不用再在夜间铺垫这些树枝,只需每天顺着灶台煮饭炒菜的烟火自然熏烤了。待到小年夜前夕,主人家就会把腊肉取下来,挂在楼阁下待用。经过熏制的腊肉,看上去黑乎乎的,但保存期长。熏腊肉的肉质干燥,在通风良好的人家,可以保存一年半载也不变质。
东风村人熏的腊肉炭灰少,干净利落。熏腊肉看上去黄里透红、色泽香醇、油光发亮。若是家里来了客人,用淘米水烧温热,再用丝瓜瓤一擦洗,保证鲜香诱人。家里来客,干红辣子、干豆角、干笋片,都可以作配菜,再用茶油和蒜苗、子姜一炒,味道一绝:瘦肉有嚼劲,肥肉不腻口,若是嚼上五花肉那块,更是回味无穷。相传清代豪山乡贡生到京城,托人将东风腊肉送到宫廷,慈禧太后赞不绝口,连喊:“好吃,好吃,美味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