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大空天信息技术学院与企业签约(资料图)。
学生与企业导师正在沟通(资料图)。 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罗咸辉 徐杰
新增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揽下第二十五届世界包装大会承办权、包装设计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成立空天信息技术学院……
今年的湖南工业大学,喜讯接踵而至。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这所高校,通过对“时与势”的研判,“道与术”的研讨,“能与为”的提升,正快马加鞭,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向着更高目标前进。
强起来的学科建设
大学之大,大在学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说,办大学就是办学科。
“无人机这个专业不错,以后学校大型活动航拍看我的。”“针灸推拿也可以,这项技能很实用。”“AIGC交互艺术专业听上去很炫酷啊。”今年11月,自从湖南工大宣布微专业招生后,引起了学生们的热议。
什么是微专业?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全新推出的14个微专业,涉及人工智能、爆款短视频、数字景观等14个特色专业领域,加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微专业招生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本学年每名学生限报一个微专业。”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专业的设立,是为了激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满足他们全面、多元化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开设个性化的微专业,是湖南工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自主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一环。在学生结课后,也会为其颁发《湖南工业大学微专业证书》。
为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这两年湖南工大在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上可谓动作频频。整合经贸学院与商学院、成立空天信息技术学院等,对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需求的专业进行关停撤并;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技术变革需求,深入推动一批传统专业的内涵重塑与升级改造,着力将学科专业做优做强。
“学校在专业调整上,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科能够支撑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该校校长蒋昌波介绍,学校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关键抓手,重点布局绿色与智能包装、先进材料、生物医学与医工融合、未来交通四个优势学科群;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设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重点围绕我国“包装强国”建设需求和区域优势产业,深度对接产业链推动学科集聚发展,建设了轨道交通、空天技术、先进制造等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获批1个国家级、2个省级产业学院。
活起来的教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率,一直是各大高校“头疼”的难题。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湖南工大进行多种尝试,让“过程大于结果”的新尝试,带来了明显改变。
今年以来,湖南工大在各个学院的1000余门课程中,推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往昔更注重考试相比,教学过程在考核中的占比达到60%以上。
“让实践教学不只是一句口号,让应用型高校更好发挥功效,培养适应性人才。我们强化通过校企合作,构建高校与企业双向嵌入机制,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该校副校长于惠钧说,湖南工大已在150余家省内外企业建立500余个实践教育基地。近5年,湖南工大共获得1540余项专利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9个,为企业创造效益150多亿元。
如该校轨道交通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将结业考试替换为创新思维训练大赛,由校内教师与专业关联度极高的企业负责人担任评委。
比赛不仅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掌握学习资源流程的熟悉程度、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创新思维的拓展程度,其间还邀请了中国中车科学家杨颖、中车株机产品数字化部负责人罗显光等多位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考核方式以竞赛的模式,由学生自主选题和设计。
校企评委针对项目作品提出系统设计、技术实现等相关问题,给学生们相关建议。长沙众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钢是评委团中的一员,他说,课程改革使用了“玩中学”教学法,课程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同学们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作品设计,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企入教”“以赛代考”等方法,湖南工大让毕业设计与实训打通,让企业“出题”由学生“作答”。如今,引进企业办学,成为湖南工大各个学院争相学习的模式。主动联系与各个学院息息相关的企业,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广大师生能够直观感受企业之所需。而“双师双能”型师资模式的授课过程,也逐步将乏味的课堂变为有趣的实训。
不仅如此,教学质量往往与指导老师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湖南工大的新教师,不是直接走上讲台,而是先走进企业、带双创实验班、带学生课题,通过考核,在颁发上岗资格证后,才能走上讲台。通过“老中青”的传帮带,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立起来的大学治理
在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上,该校党委书记刘望的“开学第一课”,至今让新生们记忆犹新。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那么如何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呢?刘望提醒新生们,优良的品格,是成功的基石。
管中窥豹,湖南工大的“规矩”意识,深入到校园方方面面。
学校党委作为“领头雁”,带头守规矩,讲道理,“群雁”自会相随,依法依规维护学校利益。
先看湖南工大校园建设项目,一个大学的“向新”发展,每年或多或少都有新建项目,来满足师生的需求。以湖南工大“新校区西北角一期土石方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工程预算达362.85万元,项目财评为339.51万元,而实际中标价格为179.36万元。
正是因为学校工作人员不厌其烦,通过走访市场、多方比价、核算需求,尽可能在满足校园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节省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有了这一项令人触动的数据对比。
而这并不是个例,今年1至10月,湖南工大有15个百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完成竞标,中标金额相较预算金额,节约达1087万余元。平均下来,每个项目的实际使用金额较预算节约达31%左右。
再看湖南工大食堂的食品安全,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执行,该校后勤处要求校内每个食堂必须从平台采购食材,杜绝了餐饮公司及档口的私采行为,斩断了供给利益链条,确保了所用食材的数量和品质。通过不定期抽检、核查食材入库和出库数量、金额等,监督餐饮公司库存盘点工作,及时纠正、处罚餐饮公司和档口的不当行为。同时,增加基本大餐售卖窗口,减少师生排队时间,并且严控食堂菜价,推出了5元爱心餐等活动,确保家庭贫困学生也能吃好吃饱。
细节决定成败,从立规矩到守规矩。近两年,湖南工大的校园治理工作也在不断提升。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夯实湖南工大高质量办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