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娜
通讯员/郭淑珍
近日,一则关于矿业权收益的数据备受瞩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称,今年,株洲实现矿业权出让总收益1.1亿元,创近年来市级矿权出让收益新高。
矿业权出让收益是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年株洲该项收益为何火热,矿业发展又有何“株洲路径”?知株侠探寻背后的逻辑。
政府长情陪跑的回报
矿产资源事关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保障、产业转型升级原料供给。
我市矿产资源种类较丰富,据《株洲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株洲已发现矿产44种(含亚种),探明资源量36种。
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株洲开展了有偿出让采矿权的尝试,也在全省率先推行“净矿”出让机制。
何为“净矿”出让?即地方政府加强矿业权出让前期准备工作,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依据地质工作成果和市场主体需求,合理确定出让范围,并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和相关审批事项的衔接,以便矿业权出让后,矿业权人正常开展勘查开采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把矿业权变得干干净净的,没有纠纷,没有障碍,可以直接拿来用。
在知株侠看来,这种机制,类似于项目建设中的“拿地即开工”模式,即贯彻好“两山”理念的前提下,为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从长远来看,对促进矿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好处颇多。
株洲也确实尝到了甜头。
知株侠梳理发现,自2022年起,株洲开始实行砂石土矿采矿权“净矿”出让改革,其间历经了全面铺开、再细化的过程。今年还推出弹性出让模式,目的就是在矿权总额控制条件下,对符合规划的砂石矿山,加速推进出让工作,合理有序投放市场。
该模式推行首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以网上公开挂牌交易方式成功出让醴陵市石桥矿区、泉源矿区两宗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权,两宗矿权资源储量共计超1600万吨,成交价共计近1亿元。今年,矿业权出让收益经济目标,也依托该项模式,再创新高。
如今,醴陵市石桥矿区、泉源矿区已全面达产。“假如没有‘净矿’出让是不可能的事情。”醴陵市恒大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从这一点来看,知株侠更愿意将这种模式,看做是政府长情陪跑的回报,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更是两山理念的一以贯之。
央地合作的“强强联合”
如果说,好的模式能吸引优质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那“央地合作”的模式,则加持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升温。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市矿山数量控制在205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0%。
这也预示着,增强矿产产业后劲,就要有序推进矿产资源接续。
株洲也打开了思路——与央企、地方企业合作,尝试“洪塘开发方式”。
去年,株洲市资源集团旗下子公司株洲资源投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建西建矿业有限公司、株洲市南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携手,建立株洲资源投西建矿业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渌口区洪塘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在知株侠看来,该模式的优势,是将央企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地方国企丰富的资源与市场空间进行优势互补,不仅提升抗风险能力,还能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更重要的是,以当下的经济形势,如果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对企业来说花费太大,预期效果或许也会有偏差,这种模式最具性价比。
比如,南洲集团、地矿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熟悉当地市场、地方政策、资源状况,而技术、人员、管理方面经验尚浅,此时,西建矿业作为央企西部建设旗下全资子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西部建设是国内最大的混凝土上市公司,加上其丰富的矿山开发、建设资源经验,就为西建矿业带来了技术、资源以及合作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西建矿业凭行业资源优势,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优质服务单位,矿区借采、加工服务成本大大压降,建设成本节约近4000万元。
自“央地合作”后,市资源集团旗下湖矿业公司再次成功竞得攸县下湖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从这一点来看,“央地合作”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株洲矿业发展的澎湃活力。
“两山”理念的完美融合。
如今,矿业发展也需要“绿色”,这是“两山”理念的完美融合,也是矿权出让收益创新高的重要原由。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各地要立足矿业发展实际,推动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证照合法有效、近3年内正常生产、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低于3年)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那么,该如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呢?
知株侠觉得,绿色矿山建设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解决其带来的生态问题的同时,实现矿产资源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利用,矿业可持续发展。
比如,中材株洲马家桥水泥用石灰岩矿区,采用藤本植物进行坡面生态修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藤本植物生态修复施工体系,所种植的爬山虎、凌霄花等品种,不仅能四季见绿,每年能长约6至8厘米。如今,该矿区成为国内第一个大规模采用藤本植物解决矿山永久边坡生态修复的案例,2019年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目前,株洲建成绿色矿山25家,所有生产矿山都达到了绿色矿山标准,以往矿产资源多、小、散、乱的开发格局得到改变,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矿业正换新颜。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业管理的通知》,从推进采矿权出让制度改革、防范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等方面,推动全市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知株侠很期待,矿业转型的“株洲路径”能开启更多探索,不仅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绿色,也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金山”,为株洲“制造”积蓄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