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株洲温暖如春,但天气预报显示,在大雪节气到来之际,就会降温进入寒冬了,相信不少人伴一旦“断崖式”降温开始,畏风怕冷、手脚冰凉、频繁感冒、腹泻、痛经等不适症状将更加频繁地出现。怎样才能从内到外的保暖驱寒,缓解不适?一起来看看吧。
寒冷天气对这些疾病影响大
1.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护好这五个部位
护好头——戴个帽子。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时,如果只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因为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护好颈——戴好围巾。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而且脖子本身就很娇贵,如果再有慢性劳损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护好腰——双手搓腰。腰是人的“一把手”。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除了衣着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双手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热后捂在后腰上,温暖腰肾,同时双手转圈按揉。
护好鼻——冷水搓鼻。气温骤降,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护好脚——泡泡足浴。脚踝部有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足浴要做到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五个锦囊
1.艾灸: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曾描述:“艾叶通经脉、理气血、逐寒湿、降虚火、强壮脏腑、平衡阴阳。”平时可艾灸腹部的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以及腰背部督脉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肢体寒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体寒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循经取穴,温通经络,结合了针刺、腧穴、艾叶的三重作用,可明显改善阳气不足而引起手脚冰凉的症状。督脉灸则集经络、中药、艾灸三方功效于一体,可通督脉、温阳气、益气血,是阳虚体质人群纠正偏颇体质的理想手段。
3.穴位按摩:中医推荐对命门、神阙、关元这三个穴位进行按摩,有驱寒补肾气的功效。
命门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可用手掌进行直线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神阙穴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可用手掌进行摩擦,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4.膏方: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性均藏而不泻,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往往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在这段时间以膏方调补,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使来年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
5.饮食:建议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等,以补充体内阳气;适当喝温热的水,以促进体内寒气排出;同时,避免过多摄入寒凉、生冷的食物。
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
俗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体内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才不会惧怕病邪的到来。冬季早晨气温低,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气温回升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四点,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进行半小时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能强壮体格,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当然了,还可以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
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暖一身暖”,做好足部的保暖有助于增强正气,大雪时节应及时添加毛绒裤,袜子最好超过脚踝上四指,切勿为了风度而忽视温度。此外建议坚持泡脚,促进全身气血流通,以下推荐一个驱寒温经的泡脚方,适用于冬天容易手足冰凉者。
药物组成:花椒30克,艾叶30克,干姜20克,桂枝15克。
操作方法:上述药物装纱袋内煮20分钟后倒入泡脚桶,待水温晾凉至40℃左右,泡脚水量以漫过脚踝上四指为宜,泡脚时间为20至30分钟。
注意事项:
①孕妇禁用此方,孕期泡脚需谨慎;
②泡脚时不宜空腹、饱腹或醉酒等;
③根据自身喜好调整泡脚水温度,不宜过热导致出汗过多;
④泡脚后应及时擦干脚并穿上鞋袜,避免风寒湿邪经张开的毛孔进入体内;
⑤泡脚后可服用适量淡盐水或温水补充水分;
⑥有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脏病或其他基础疾病者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泡脚。
推荐2款适合寒冷时节的简易食谱:
胡椒猪肚汤
食材:猪肚1个,白胡椒20粒,生姜3片,红枣5枚,枸杞15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猪肚用盐和面粉多次充分搓洗干净,把白胡椒塞入猪肚内,加姜枣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炖2小时至猪肚软烂,再放入枸杞和调味,捞出猪肚切条,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养胃。
海参杂粮煲
食材:海参1条,玉米粒15克,淮山药粒15克,红腰豆粒20克,南瓜粒15克,大麦15克,藜麦15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海参提前泡24-48小时直至发软,切块备用。上述五谷杂粮洗净后加清水泡1小时,上火熬成杂粮粥,再加入海参慢火炖1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补肾,补益脾胃。
据:醴陵市中医院服务号、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订阅号、龙岗妇幼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