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后的开凿夹具,一年可节约成本约27万元。 记者/旷昆红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什么是精益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少的人力、设备、时间、场地、物料、资金等,保质保量生产出客户需求的产品,是一种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方式方法和企业文化。
精益管理能带来什么?在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钻公司”),通过全方位融入精益管理理念,以精益“软实力”锻造发展“硬内核”,1年能为企业创造超过2600万元的价值。
精益之“道”
所谓道,即精益管理的理念。
历经5S、零缺陷、精细化管理等阶段后,株钻公司引入CPTM管理体系,开展设备精益管理。如今,该公司将精益管理推行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是对过往先进管理经验的传承,也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之举。
中钨高新董事长李仲泽指出,精益管理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四轮驱动”中的重要一轮。今年以来,株钻公司推进精益管理“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和实施小组组成的三级精益管理组织,公司总经理挂帅,各单位负责人和专班人员均有精益管理KPI指标,靶向实现“人人肩上扛指标,个个心中有动力”。
精益管理的关键,在人。
株钻公司制定了精益人才管理办法及精益人才认证标准,从专员、专干、专家等不同层级进行培养认证,21人通过精益人才认证,分布于基层一线及各层级管理岗位。“他们不仅是精益理念的实践者,也是管理升级的推动者和示范者,有力推动了精益理念在企业落地生根。”株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东说。
精益之“术”
理念即“道”,“术”则在于实践。两者融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
规范、高效、清晰,是记者初入株钻公司刀片一厂的第一印象:安全标识醒目清晰,精益管理看板上,团队管理、现场网格化管理、进步指数、设备管理、培训管理等事项一目了然,员工精神面貌昂扬。
今年,刀片一厂开展现场管理“7+21”改善活动,7天整理9个卫生死角区域,整改267个问题点,21天维持实践成果,成为现场管理标杆,折射出企业精益求精的“道”“术”融合之法。
自公司全面推行精益管理体系以来,以“全员精益、共促发展”理念,按五星班组、进步指数、精益文化、精益人才、设备管理及6S管理等工作模块组成各专项实施组,全面梳理精益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多领域融合发展,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今年员工就提出12170条改善建议,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改善者”。
精益之“果”
在韩东看来,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最小资源消耗,创造最大价值效益”。
在株钻公司,大家都知道一个关于进口涂层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的故事。企业有一台正在“服役”的进口涂层设备需要更换电源,但原装电源已停产,二手电源也要30万元,再加上国际形势影响,货运周期不定等因素,该项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公司机动部部长助理陈星介绍,最终决定尝试该电源的国产化道路。通过和供应商共同研发、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和这套进口涂层设备其他零部件完美“匹配”的电源,并且,这款电源不超过3万元,仅为进口二手电源的十分之一。
V块是加工刀具时的“最强辅助”,微小却重要。V块也是生产过程中的易耗品,平均每3个月就要换一次,一个V块2600元。公司标准工段班组长王朝,花费大半年时间,重新编写程序,调整工艺路线,在确保生产成品合格的情况下,V块的使用周期从3个月提升到12个月。
精益管理能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发挥。目前,精密工具产业园5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MES系统得到全面应用,混合料立体库、模具立库、线边缓存库在稳步推进。株钻公司大力推动自动化技术与实际生产场景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探索智能生产新思路,稳步走在从“机械化换人”到“自动化减人”再到“智能化无人”的发展之路。
集众智、聚众力。2024年,株钻公司推行精益管理涉及的74个项目,共创造价值超2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