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招商的株洲实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远

    通讯员/谭茜君

    一场反内卷的风刮到了地方招商引资领域,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变革。

    不拼税收优惠、财政奖补,地方政府靠什么招商引资?

    株洲积极探索产业生态招商,突出现有产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条全新的招商路径逐渐清晰。

    何为产业生态招商?

    相比于过去常说的产业链招商,产业生态招商的范围更广,其内涵也更加丰富。这是因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是链条,更是网络。与之相对应的招商思路也应随之打开。

    以功率半导体产业为例。在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需要超长期的技术研发以及大规模的融资支持,不仅对材料、器件、算法要求严格,而且需要基础研究实验室、先进封装工艺、检验检测、先进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配套,以及专业人才储备、行业论坛等关联环境。

    可以说,一个产业就是一整套生动活泼的产业生态场景,这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出新要求。

    一方面,要强化产业规划布局,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围绕产业生态展开招商;另一方面,密切跟踪重要行业,梳理出清晰的产业图谱。

    与此同时,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建好公共平台,吸引相关企业和资源在某一区域内集聚,从而形成生态协同效应,大幅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株洲做了什么?

    其实,早在公平竞争新政出台之前,株洲已努力向产业生态招商靠拢。

    首先是规划相向而行。我市在编制城市规划和园区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龙头企业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着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产业配套和服务。

    以株洲高新区为例,该区改变过去求大求全的大规模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转为开发“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7月封顶的节能环保产业园里,中车时代新材将在这里布局高端聚氨酯、先进光电信息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距其不远的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一期,突出电力新能源装备制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特色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强化产业配套。

    其次是政企相互加持。近两年来,株洲连续举办制造名城进名校、名企、名所等系列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进北大、清华、西安交大等名校,为本地企业招才引智。企业也全力配合,招引更多配套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聘请的96名产业链顾问协助招引企业71家。

    再次是会展同频共振。我市利用举办大型展会、企业行业内重大活动等契机,加强招商引资,抓好成果转化。10月举行的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签约和发布项目142个,总投资582亿元,有78家单位的37个合作项目在峰会期间进行签订。

    还有生态合作共生。我市不断投入资金,争取政策,完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发展。刚重组成立的株洲市产投集团,与中航发、中车株所等开展资本合作,深度参与12个本地央企混改项目;投资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为产业稳步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路径背后的思考

    依托产业生态招商,一批发展前景好、与株洲产业契合度高的项目相继落地。

    6月举行的湖南省功率半导体产业对接会上,株洲一口气签下特种变压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4个功率半导体项目。

    这些项目落子株洲,很大原因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产业生态。

    经过60年发展,株洲功率半导体产业构建“芯片—模块—装置—系统”完整产业链条,产品覆盖晶闸管、整流管、IGCT、IGBT、SiC、功率组件全系列,去年成功获批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460亿元。

    上个月,光启技术超材料产业基地——株洲905基地项目启动的消息刷爆国内材料产业圈。作为国内超材料领军企业,光启技术选择株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中株洲在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完整产业链。这些优势都将进一步提升光启技术在超材料行业的领先优势。

    随着一系列公平竞争政策出台,招商引资正从比拼优惠政策向比拼营商环境转变,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将更加谨慎,更倾向于交通便捷、产业基础良好、营商环境较完善的地区。于工业立市的株洲而言,这是利好。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株洲在产业生态招商方面已有所为,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敏锐的产业洞察力,更精准优质的配套服务,以及更雄厚的基金引导。

    一切围绕产业转,一切围绕产业干,产业生态招商大有可为,值得期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