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共建共治共享传递城市“温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欧阳莹 罗金鹏

    航空新城、时尚芦淞,城市品牌的打造给芦淞带来朝气和活力,但同时随着城市多元化的发展,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为破解老城区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今年以来,芦淞区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聚焦“城中村、无物业小区、工业园区”三大基层治理难题,部署开展组织体系建设、城市管理提质、服饰产业转移升级等7大攻坚行动,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以党群合力补短板、办实事,凝聚各方合力,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筑阵织网

    勾勒基层治理“点”与“面”

    龙泉地区处于株洲千亿服饰产业走廊“一肩挑两头”的关键位置,拥有株洲市最大城中村,居住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吸引天南海北的服装从业人员汇聚于此。

    人气旺盛,产业红火,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让龙泉地区一度迷失了方向。有人曾用“三错”来形容龙泉地区:在这里,城市与乡村错位融合、产业与生活交错布局、历史和现代错落交织。

    千难万难,真抓实干才不难。

    2024年2月,《芦淞区党建引领龙泉、白关重点地区基层治理暨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发布,一场攻坚行动正式展开。

    针对“城中村、无物业小区、工业园区”三大难点,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一办七组”;围绕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的目标,芦淞区在龙泉街道龙泉村,设立芦淞区党建引领龙泉地区基层治理暨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专班办公室,集中全区人力物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在白关片区,以企业集中大走访大服务等活动为契机,全面摸清园区的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有党支部、有党员的企业带头开展自治,以点带面,推动全盘。

    对于芦淞区来说,白关、龙泉地区“解题”的新思路愈发清晰——将城市治理的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以党建为引领,在创新治理机制上下功夫, 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以精准赋能实现细“治”入“微”。

    多元共治 汇聚基层治理“你”和“我”

    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知难克难。

    永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方能占得先机、赢得未来。

    攸创小区是以服饰加工企业为主体的无物业小区,“三合一”场所多、环境卫生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整治刻不容缓。

    今年3月,攸创小区相继成立党支部和自治委员会,创新打造出“党建红、服务橙、财富金、生态绿、邻里青、安全蓝、文明紫”的“七彩攸家”党建品牌,并推选出了小区“三长”。他们定期召开多方参与的“屋里人”议事会,推动小区实现遇事共议、办法共想、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村的良好局面。

    在党支部与党员的带动下,服饰加工企业积极主动整改,参与分栋经营整治、新置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规范厂内消防标识等,小区业主累计整改投入达二百余万元。

    党支部成立后的好处,支部书记欧阳莹深有体会。“以前小区无人管,大家无能为力。现在有了党支部,小区治理也由‘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党员、普通居民的正能量被激发。”

    檀香山小区,这个曾问题重重的“烂尾”楼盘,在龙泉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盘活了闲置资源,成立了党建引领工作办公室。通过定期召开议事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小区相继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实现了硬件设施与管理服务的“双向提质”。

    从打造“七彩攸家”党建品牌,到盘活闲置售楼部建立党建引领工作办公室,芦淞用数个“率先”书写小区“互动型治理”新格局。

    暖心服务 实现基层治理“快”又“好”

    跟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治理实践异曲同工,园区也走上“自治共治”融合之路。

    芦淞区有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康泰工业园、白关服饰产业园等园区,聚集大大小小服饰加工企业几百家。因园区面积大、服饰企业多、流动人口多,如何实现规范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今年以来,芦淞区健全园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白关服饰产业园在园区组建独立党支部、功能型联合党支部,打造党建品牌,对园区进行精细化管理;新芦淞服装工业园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建立“微网格”,推举“楼栋长”,畅通沟通渠道,让企业参与自治。此外,园区还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规范化管理,聘请国内女裤制版培训名师吴松茂开设为期1个月的女裤制版研修班、建设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持续推动着园区的转型升级。

    变化悄然发生。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物业负责人潘炳朋回忆,2022年开展相关检查时,曾遭遇企业负责人的不满,如今企业都积极配合工作。今年上半年,潘炳朋与同事走访200多家企业,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幸福,应该是城市的底色。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这是芦淞基层治理的初心和期盼。

    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芦淞,一条“红色纽带”,凝结起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一片广阔的追梦空间,正为无数勤劳勇敢的追梦人打开,把梦想刻写在新的年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