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造的路线图来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经历了“十三五”“十四五”两个阶段的培育和推动后,国家对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的支持方向有了新的调整。

    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究竟什么样?11月28日,在株洲举行的2024年湖南省智能制造推进会暨湖南省“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专家详细解析了这份路线图。知株侠发现,循着这份路线图,制造业当家的株洲,不仅能够找准新的方向,更能挖掘新的市场机遇。

    四个层次梯度培育

    智能制造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赋能,进展迅猛。

    株硬集团的碳化钨粉智能制造车间里,基本上看不到工作人员,产线上来回往复的传送带以及精巧装备,车间里自由穿梭的无人驾驶叉车,无不展现着智能制造的样貌。在这个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里,物料转运、投料、卸料、转料等十多个工序,只需要操作员动动手指就能一键完成。以前200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30多人即可。

    常态化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已从初期的知识普及、试点示范,进入到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早已不是发展要求,而是成为业界普遍共识。经历了多年发展,国内制造企业无论是装备、工艺和工业软件的技术突破,还是工厂生产经营和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变革,乃至产业链的整体协同,以及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建设,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下一步,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的突破点在哪?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此次受邀前来为湖南制造企业解惑的专家蒋白桦,全程参与了国家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编制。他的解读,带来了最新的发展动向。

    今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已明确将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蒋白桦表示,智能制造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各具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分级培育可以为升级过程提供有效指引,使得各地方各行业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的行动计划。企业也可以对标分级梯度,找准定位,制定自身智能工厂建设中长期行动计划,持续有效推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要取得突破,首先是装备智能化和工艺过程智能化要取得突破,实现关键业务/工序的智能化赋能,继而实现流程的整体优化和业务的有效协同,最终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变革,这是一个持续的螺旋式升级迭代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蒋白桦说。

    系统方案交易快速增长

    知株侠发现,除了需求侧的智能工厂,在供给侧,智能制造也呈现出新趋势,即系统解决方案提供。

    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掌握了细分行业制造知识、具有工程实施经验的供应商,将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网络数据等串珠成链、成组连线,通过咨询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等环节,构建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大幅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营业绩——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提供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先进业务模式。

    目前,国内已涌现出6400余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达到160余家。2023年,解决方案市场交易规模超过7700亿元,以大约11%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产品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增长,尤其是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以及工控系统、CAD仿真设计、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

    这些系统解决服务商,其中有部分是由原来的装备、软件提供商向“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而来。

    “场景化、数字化和精准化服务将成为发展方向。”蒋白桦说,未来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主要有十大方向,包括智能生产线、设备智能运营、质量综合管控、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能碳精益化管控、厂内智能物流、计划调度动态优先、数字孪生工厂、装备数字化。

    目前,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东部沿海高度聚集,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省市位居第一梯队,而中西部和东三省初具规模,湖南目前处于第二梯队。

    这也是下一步国家重点支持的智能制造方向。在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中,已明确场景需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同时,工信部已经启动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申报相关工作。

    链主企业抢滩布局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智能化”改造,株洲进度很快。

    为智能制造打好数字底座,成功获批全国千兆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累计建成5G基站8691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3个,工业园区实现5G网络深度全覆盖。

    链主企业率先转,链上企业跟着转,一批智能制造的样板纷纷出炉,银和瓷业建成国内首条5G陶瓷自动检测生产线,天桥嘉成无人天车、纽恩驰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等40多个智能产品相继投入市场……

    目前,株洲已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2个,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9个,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3个,省级“数字湖南”“5G+制造业”等典型应用场景25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122个。

    同时,全市还拥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家、“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24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车间)27家。

    如今,全市企业累计上云4.8万家、上平台3000家,实现了重点产业实现全覆盖。

    在智能制造领域附加值更高、市场更大的服务板块,株洲企业群体也在快速壮大。目前,市级服务提供商认定数量已经达到66家,42家企业成功入选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

    值得关注的是,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链主企业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延伸能力,已有多家企业早已启动了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布局。

    从电动汽车入局,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利用“云智通”+“智慧售后”双平台,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维保服务。其中,“云智通”平台作为“汽车医生”和“数据管家”,是一个集车辆管理、数据分析、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记录车辆使用情况等,能为每一辆入网车辆提供“汽车医生”式的服务。

    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技术、资本的多维度合作,正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寿命周期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的全球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解决方案,还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3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新方向,新机遇。知株侠认为,用智能制造赋能新质生产力,株洲将大有作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