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信纺织忙碌的生产车间
企业老板在政务中心快捷办事
客家山歌
民俗表演活动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曾志坚 张和生 吴婷
初冬,美景可爱胜春光。炎陵这片红土地生机勃勃:一批批工业项目建设正酣,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生机盎然,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近年来,炎陵县立足“三园”优势,以打造“三基地”为主抓手,苦练“内功”,扎实推进项目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民生实事,为炎陵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翻开去年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
炎陵县高新区迈入全省园区第一方阵、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亮眼的成绩,昭示着炎陵乘风破浪的发展信心,也凝聚了龙腾虎跃的奋进力量。
成就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炎陵县努力爬坡过坎、持续发力,实打实拼出来、干出来的。
1 生态工业“活力迸发”
近日,位于炎陵县高新区的株洲昊坤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利用高温碳化炉,生产氮碳化钛合金粉末。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氮碳化钛合金,在超细金属颗粒和高温熔合稳定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达国内领先水平。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如何加力发展工业企业?
近年来,炎陵县积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园区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
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该县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网调节”的模式,在高新区大力推广屋顶光伏发电,该县已有19家企业用上光伏发电,年省电费成本2200多万元。
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该县整合“水电气讯视”的报装、施工等环节,在全市率先落地“开工即配套”改革,提升企业效率,目前该模式已入选我市“十大改革典型案例”。该县还将125项县级审批事项赋权至园区,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连续三年,该县营商环境主观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企业发展,融资难是“头号”难题。该县通过政府搭台,撮合银企对接、提供贴息贷款等方式,为企业注入“强心针”。到目前,该县国有商业银行以优惠贷款政策,为企业提供4.7亿余元贷款。
万昌纺织有限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引进新设备,上马两条3万锭的气流纺生产线,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效益大幅提高。
经过7个多月奋战,近日,湖南炎陵抽水蓄能电站全长775.362米的上水库导流洞顺利贯通,标志该工程首个控制性节点被打开。
该项目总投资82.3亿元,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2.76亿千瓦时,是罗霄山片区第一个抽蓄项目,也是炎陵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年节省系统煤耗34.84万吨,年税收超1亿元。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产业的“基底”,那么,新兴产业就是未来发展的“新支柱”。
近年来,该县大力引进永盈超硬、湖南石立等企业,并针对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探索形成了全流程、精准化服务模式,促进新兴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目前,炎陵县高新区已成为罗霄山片区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炎陵历史上首家税收过亿元企业,也是全国脱贫县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县决策者意识到,企业“单兵作战”,不如抱团取暖,整合产业链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协作,才能发挥出1+1>2的效能。
该县积极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如今,该县已形成有色金属材料、新能源两条产业链,全县123家规上企业,九成以上入链。其中,新材料产业链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入选2023年度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其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
目前,该县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去年,该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7.1%。
2 农旅产业“硕果盈枝”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炎陵县农业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天赋”,远离大城市、生态良好、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近年来,炎陵县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8日,冬日暖阳洒在青石冈国有林场木湾分场。重楼、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健壮,迎风摇曳,散发着浓郁的药香。药农们锄草、松土,忙个不停。
炎陵是“神农采药地”,中药材种植可追溯到清朝时期,这里曾是全国野生中成药原材料供给地之一。近年来,该县紧抓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大“扶”“引”“培”力度,主动对接市“千亿医药产业集群”,引进投资7亿元的神农百草药王谷等项目,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6个,加上零散的,总面积达3.4万亩,综合产值3亿元,带动2000余名药农人均年增收5000元。
其实,中药材只是该县特色优势产业中的一个。
近年来,该县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黄桃、中药材、茶叶、楠竹等主导产业,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今,炎陵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黄桃种植面积9.6万亩,总产量8.6万吨。该县先后引进娜妹子等4家加工企业,生产果汁、黄桃片、果脯等产品,其加工产值达2.52亿元,延伸了产业链条,其中炎陵黄桃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35亿元。
炎陵,是茶学界公认的名茶生产地之一。该县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和激励政策,群众种茶热潮高涨,现已建成50亩以上茶叶种植基地25个,种植面积达3.55万亩,年产量300多吨,年产值破亿元。此外,该县的楠竹、白鹅、粽叶等特色农产品方兴未艾,生态农业发展生机勃勃。
炎陵农业产业发展有“先天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同样“得天独厚”。
“古红绿彩”文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5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还有炎帝陵、云上大院、红军标语博物馆等景点。这是炎陵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底气”。
近年来,炎陵县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纳入《炎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举全县之力挖掘炎帝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擦亮全国文化先进县金字招牌。同时,投资42亿元,启动了23个文旅康养重点项目建设,用优质项目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远山蓝是该县引进的重点文旅康养项目,总投资6亿元,计划建设集森林康养、运动休闲、农耕文化、旅居度假、精品民宿、自然观光、旅游地产为一体的高山康养旅游度假区。
该县还依托神农谷、梨树洲等生态景区,开发一批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旅游产品,建设自行车道、越野跑道、登山步道等慢游交通系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如今,在炎陵吹着舒爽的山风,享受着逃离都市的惬意,尽情享受悠然的慢生活,成为游客们的旅游首选。全县培育乡村精品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600余家。
该县适时举办畲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瑶王节、闹元宵、黄桃文化节等文旅活动,每周在炎帝陵景区举办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大美炎陵因此火爆出圈,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该县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今年1至10月,该县累计接待游客584万人,同比增长23.83%,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8%。
3 “炎陵温度”更加暖心
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炎陵县总体规划中从未缺席。
在该县的民生大篮子里,满满都是“干货”:3年来,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2323户、公厕14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10.67万人;建设干线公路70余公里、农村公路100多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600余公里;新建校舍3006.56万平方米,改造校舍9.8万余平方米、教学设备200余套、新增学位4000多个,建成标准化教师周转房308套。
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该县推出“三重医疗保障”,即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保障、医疗救助保障,使百姓看病不再难。今年起,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7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5400元/年。
“近年来,炎陵县每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都占财政支出70%以上。”该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条条美丽整洁的街道、一条条宽敞笔直的水泥公路、一栋栋样式新颖的农家新居……如今的炎陵,宛如一幅幅美丽的新画卷。通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炎陵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业问题,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大事,一头关系社会稳定。
近年来,炎陵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难、增收难的问题,通过技能培训、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维权保障全链条中的作用,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近日,炎陵县“春风行动 百企万岗”稳就业专项活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在十都镇墟场举办,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今年来,该县共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援助线上线下招聘会17场,招聘人数1700余人。
平时,该县人社局组织工作人员每月收集企业、店门等的招工岗位信息,及时张贴公布,或编成短消息发布到各村(社区)、组微信群里,提高知晓率。
针对一些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弱、技能差的问题,该县开发村(社区)保洁员、河道管护员等一批公益性岗位,如今,全县已开发公益岗位300多个。
数据显示:前9个月,该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00人,转移就业率达86.34%;失业人员再就业564人,占任务的141%。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炎陵县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心上。
该县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调节阀”,创造性提出“人民调解制建在组上”,将三级调解机制延伸为县、乡、村、组四级,在各村民小组配备1442名调解联络员,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每到黄桃销售季,县级领导分赴北京、深圳等地,举办推销大会。其他各级干部也纷纷深入一线排忧解难,帮助采摘、销售、路面巡控等,热心服务。
7月下旬,受台风“格美”影响,该县普降大雨,多处乡村道路、桥梁遭受水毁,山体河堤塌方,部分村庄水电通信受到影响。该县迅速组织党员干部不分日夜,深入抗洪一线,帮助群众抗洪抢险,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组织道路抢修队、电力应急抢修队、农技服务等分头深入洪灾现场,恢复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科学补种,将损失降至最低。
G106中村桥遭水毁,采摘的黄桃运不过去。干部们联系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利用无人机吊运黄桃2万余公斤。
为民服务无止境。征程万里,实干者胜。
(本版图片均由炎陵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