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科职院:思政课开到田间地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刘宝磊

    了解农耕文化深厚底蕴、参与农事活动、入户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和反诈宣传、调研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连日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搬到了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石峰区井龙街道郭家塘村,帮助“楚怡工匠计划”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班的学生们了解乡土株洲,发挥专业优势,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打造田野间的思政课堂

    来到郭家塘村知行馆农耕体验区,石刀、木耜、镰刀、锄头、竹篓等农具映入眼帘。

    “传统农耕文化承载着丰收与富饶的希望,不仅是农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老师杨惠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断改良和创新农具,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华农耕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该校楚怡电气2401班学生彭畅说。

    翻地、犁渠、种苗……在郭家塘村劳动教育实践,同学们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有条不紊地播种。看着一株株菜苗入土,大家手上虽沾满泥土,脸上笑容满满。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耕作实践,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知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粮食和蔬菜的来之不易,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初冬时节,同学们行走乡间,边看边学,从入户宣传用电安全和反诈知识,到深入了解该村农林规划,再到实地调研“农业+旅游业”新模式,为地方乡村振兴建设出谋划策,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来之前杨老师要求我们上网搜集郭家塘村的资料,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发现这个村超出我们的想象,景色很美,知行馆和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都能大力推广。”该校楚怡电气2401班学生夏思思告诉记者,他们小组了解到郭家塘村地处市郊,拥有多家农家乐和烧烤基地,旅游业有一定的基础,但并未抱团发展、也未形成规模。于是,他们写了一篇内容丰富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将非遗项目体验、农耕体验、美食制作、田园野趣等融合式营销、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建议对村里的路灯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提升照明效果,降低能耗。”“给有需要的村民家里安装电力安全监测装置,有漏电、电路老化等情况就自动报警。”“把知行馆每件藏品的介绍,录制成音频上传后,生成二维码,游客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详细了解该藏品”……同学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对助力郭家塘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让生活实践成为思政课‘课本’,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更好地理解理论、掌握专业知识。”杨惠表示,“田野间的思政课”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走访、体验与交流等方式,让同学们不仅领略到我市的乡土风情,也让其亲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引导其思考如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富民产业。

    “田野间的思政课”是湖南铁科职院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又一生动实践,通过讲好乡村振兴鲜活故事、用好乡土文化等“育人大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的场景、火热的生活、亲身的实践中深切感悟“大道理”,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一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