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株洲)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国际交易中心。
11月16日,曼妙花园试营业。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罗雨伦
回拨时间的指针,新中国第一块硬质合金在荷塘区走马塘诞生。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如今,这里培育、裂变200余家先进硬质材料企业,涵盖从原料制备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荷塘区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全力落实“三高四新”蓝图,认真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铺展“一区两城”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是的,行走在荷塘区这片热土,感受深切的是敢闯敢试,是“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1
深耕优势产业
挺起先进制造“硬脊梁”
从走马塘的一片荒芜,到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块硬质合金,填补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空白,荷塘区是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
10月28日,在株硬集团建企70周年庆典上,前辈们深情分享了办厂和科研攻关的故事。70年来,株硬集团追求过硬、进取无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比如曾备受掣肘的高端碳化钨粉,2021年底竣工投产中粗碳化钨粉智能车间,成功解决这一难题。70年的风雨,株硬集团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畅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株硬集团为龙头,荷塘区依托产业核心区优势,围绕“一区两城”中关键的一“城”,坚定“一产精、二产专、三产新”的发展思路,聚力打造先进硬质材料专业园区,大力推动先进硬质材料产业的整体培育和升级,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10月22日,第二届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国际博览会暨中部工业博览会在中国(株洲)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国际交易中心闭幕。4天展会,成交及意向成交额累计约3.85亿元,较第一届有明显增长,“到株洲买卖硬质合金刀具及配套”逐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硬质合金行业企业的共识。
湖南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不仅有交易中心,还有可量身打造的厂房,目前已引进华锐、唯尚等一批龙头企业,还引入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必需的配套项目。给园区配套供气的湘钢梅塞尔株洲制氢项目,一年之内实现了开工、主体施工,预计在11月完成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王威杰介绍,“在株洲做项目真的很顺!”项目服务不仅仅是速度快,相关服务专员也极具专业度。建成后,园区企业可实现氢气管道入户,用气成本将从7元/立方米降至3.5元/立方米。
如今,先进硬质材料产业获评“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今年更是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0余家知名头部企业进驻中国(株洲)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国际交易中心、“钻石论坛”永久落户荷塘、新建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荷塘区为核心,株洲硬质合金已是亚洲最大有色金属深加工和先进硬质材料研制基地,产值超400亿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下一步,荷塘区将继续深耕优势产业战略定位,完善并用好“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深入推进“湘商回归”“以商招商”,精准招引链主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世界硬质合金之都”将不再遥远。
2
农文旅融合
开辟赋能乡村发展“新赛道”
驱车进入紫轩明舍文化村,换上汉服,随手就可拍一些看得见的“小确幸”,中午再点上几个地道可口的农家小菜,只要有时间,家住月塘街道的彭女士总会选择这样度过半天。
不和人拥挤,与自然做伴;不去城市去乡村,做个村里人……如今的年轻人,在钢铁森林般的城市待久了,总想在村里寻个僻静的院落,“做自己的主人”。不少和彭女士一样想法的人,都在仙庾镇找到了向往所在。
今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的紫轩明舍文化村,其主理人张伟几年前在仙庾镇租下一套闲置民房,将之打造成文化民宿紫轩小舍,成为省内的网红文化民宿。
荷塘区仙庾镇在去年获批国家农村综改项目资金1.5亿元,对乡村地理、自然、生态、居住等进行重构,重点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致力于将仙庾打造为“年轻人的世界”“长株潭的后花园”。
今年5月,受仙庾镇农村综改项目鼓舞,她另择址,扩大规模,在仙庾岭村租下几套闲置民居,打造升级版的文化民宿。
目前,荷塘区引进北京安哲建筑团队、“隐居乡里”运营团队等团体,他们充分挖掘这里的风土人情,正在推进22个项目,帮仙庾“改头换面”。
除了紫轩明舍文化村外,11月16日,一栋旧民居改造的,拥有宫崎骏笔下风景的曼妙花园试营业,为快节奏的市民提供闲适生活“世外桃源”。另外,且曼·仙庾湖镜、桃花坞·云影秘境等7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正酣,荷塘区正在开辟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发展“新赛道”。
为带动村民致富,荷塘区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建立“保底分红+浮动分红模式”“租金分红模式”“公共收益分配模式”“市场化收益分配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次分配模式”的收益分配机制,拓展村民收益途径。
对于荷塘区而言,乡村并不是其主要形态,然而这份“含金量”满满的成绩单足以证明:荷塘区始终思考并积极推进将有限资源盘活,依托都市生活圈,重塑乡村空间形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3
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区”
共绘和谐幸福民生图
“我50多岁了,又没有一技之长,要不是社区的就业服务角,我都不晓得去哪里参加技能培训,更不用说重新找到工作。”谈及家门口的就业服务角,荷塘区宋家桥街道的谭女士满怀感激。
就业是民生答卷上的一道必答题,它能够让百姓端稳“致富碗”,在幸福大道上走得更久。为了帮助居民精准就业,荷塘区在各个社区开辟69个就业服务角,配备就业专员,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赋闲在家的人通过家门口就业让自己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今年荷塘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1.22%,低于国家4.5%的控制目标。
面对合泰、富家垅片区居民结构多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共治能力聚合弱的基层治理现状,今年年初,荷塘区统筹开展片区综合整治,以“分片包干”方式,派遣6个街道办事处35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合泰、富家垅地区,对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停车秩序等18项内容进行全面整治,按照“示范创建、长效提质、品牌打造”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不惜代价,一年之内整改到位。”荷塘区委书记方靖坚定地说,不达预期,决不收兵。
同时,荷塘区在该片区发掘一批热心能干的小区党员,广泛发动服饰企业主、工人、群众参与示范小区创建,探索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业委会和物管会,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一体落实、有机融合、系统发力。目前,10个示范片区的19个小区、310栋房屋整体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以基层治理为主线,荷塘区作协经过近3个月采风,完成文学作品《家园》,讲述荷塘区合泰富家垅片区基层治理背后故事。
同时,片区正在打造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等供应链平台,优化小区“上厂下店”“线上店线下厂”新模式,推动服饰加工产业升级,30来年的“沉疴旧疾”得到了彻底的“根治”。
基层治理还需要以“智”促“治”,推动问题及时解决,服务群众才能更加高效。比如荷塘区月塘街道在野鸭冲社区组建全市首支社区公益基金。城中村居民期待已久的路灯终于亮了,以“微基金”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巧妙化解了基层治理的难题。
这些看得见的服务、感受得到的幸福,是幸福荷塘的一个个片段,也是荷塘区创建基层治理“先行区”的创新实践。
下一步,荷塘区将继续立足本区实际,坚定信心、拼搏奋进、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荷塘新实践,努力谱写幸福荷塘建设新篇章!
(图片由荷塘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