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仙今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谭忠诚

    炎陵县水口镇、下村乡、策源乡三个乡镇交汇之处,有一座海拔1507.4米的山峰耸立其间。半山腰处,有一天然石崖,其下旧有庙宇一座,安放有“本境杉木灵□□(字迹不清)有感真仙位”石雕龙凤戏珠神位牌一块,左近皆称杉木仙,清同治版《酃县志》载:“杉木仙,县南七十里七都。孟氏建,年失考。庠生孟宗品等捐田七亩,永供香火。”

    在炎陵,凡山中有仙庙的山均以仙位命名,故杉木仙亦指这座山峰。曾几何时,杉木仙还属名山之列呢。仙观内残存的碑刻中“杉木岭乃衡属七十二峰也。羊角山续起于前,大横溪旋远于后,此神仙胜景也”“炎陵多山也,其常平乡东南之隅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杉木仙也”等字样清晰可见。

    从残存的碑文可知,杉木仙曾经有过多次修缮。按碑文提供的信息,其最早的年份是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且累经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光绪八年(1882年)多次重修。

    据传,当时杉木仙的香火十分旺盛,鼎盛时期仙里道士有十多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有道士在道观活动。最近一次修缮的时候还请了香火龙,热闹了好几天。

    由于地处偏僻,道路崎岖,这里香客和游人罕至;现在杉木仙逐渐冷落,昔日风光不再。因年代久远,屋顶腐朽得只剩下几根椽子,门框都摇摇欲坠,青砖和墙上长满各种蕨类植物,青苔厚实而浓密。

    值得庆幸的是,声音能传到周围几十里远的大铁钟尚在。铁钟为观音会所铸,是众信士众筹法器,表面刻有“何道义、陈兰洁、李广德、蓝田禄、黎德清、骆廷芳”众多信士名字。破“四旧”时,有人将大铁钟取下来当生产队上工的信号钟使用。后来一度还被盗贼盗走,幸好被及时追回,才得以保存下来。

    杉木仙的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周边山岭都是悬崖绝壁、高耸入云,风景着实迷人。传说有一年冬天,三位梓匠(木工师傅)进山帮主人备料,寻找合适的树木,不幸在山中迷路了,转悠半天也找不到下山的路径。三人又冷又饿,只好坐下歇息。为了御寒,他们顺手砍了些周边的柴草点起篝火,不想这些柴草中有些是沉香木。

    沉香木烟雾袅袅上升,幸运地将天上的“天门”熏开,一个巨大的仙桃掉在三位木匠师傅面前。这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啊!三个饥肠辘辘的木匠没有客气,狼吞虎咽地将仙桃核吃了个精光。吃了仙桃的三个人也立马成了“神仙”。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天上掉下仙桃,本是异想天开,却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念想。十分巧合的是,现如今,杉木仙周边的大横溪、小横溪、朝阳和自源几个村的村民不约而同地种起了黄桃。他们辛勤劳作,努力生产,黄桃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这里成为全县重点种植区。

    每年盛夏、秋初时节,果农们喜气洋洋地将一担担黄桃挑下山,将一车车产品运出山外。山里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杉木仙下的百姓们没有等天上掉下仙桃,而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