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中枫溪学校初中部班级小组讨论热烈进行中。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颜新湖 刘文畅
如何高质量实现教育减负提质?
11月9日,芦淞区中小学质量建设大会在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召开,会上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并拟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全面布局教学改革
今年初,芦淞区正式获评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这对于在教育事业不断寻求突破的“老城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该区已确定了“137芦淞改革范式”,其中“1”指“一个目标”,即“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跃升”;“3”指“三大行动”,即“项目化减负行动、课程化提质行动、一体化抓落实行动”;“7”指“七大任务”,即“学校课程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评价项目持续推进、科普教育品牌打造、悦读越美行动升级、数字技术提质赋能、教研文化内涵发展”。
芦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校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要举全力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合校情、有品质、显特色、好实施的学校课程,保障好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更要聚焦课堂这一主阵地,将新课标、课教材、新中考的核心理念方法要求践行下去,依托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用有效的新模式表达出来,打造出更具品质更有实效更显活力主体性课堂升级版;同时,还要将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系统性地完善出来,让三个评价能发挥好促进质量提升的指挥棒功能。
行动已初显成效
“学校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因此要有效实施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好地方课程以及合理开发好校本课程。”芦淞区教育局基教股工作人员介绍,一校一案建构课程体系是落实“五育并举”和推进“五育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今年3月,该区教育局组建了课程规划领航团队,6月份组织团队成员赴重庆谢家湾小学观摩学习,7月份组织开展了“学校课程方案研制” 的专题培训,8月份开启了学校课程规划的现场论证工作。
目前,贺家土小学的“生长课程”,二中枫溪初中部的“激扬生命课程”,樟树坪小学的“香樟少年成长课程”,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西校区的“行远课程”,何家坳的“晓荷课程”,南方一小“搏·博课程”,栗树山小学的“家·树课程”,立人学校的“动力课程”,白关中心小学的“五雅课程”,庆云山小学“锦云课程”,体育路中学“为课程”,这11所学校的课程方案得到了专家组的论证,这些学校的课程体系现已基本建构成形。
11月份,该区正对新申请论证的9所学校开展新一轮论证,对已接受过论证并修订完善后的学校课程方案将开展备案审查,年底将公布通过审查达到备案要求的首批方案。
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已有二中枫溪学校初中部、何家坳小学、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西校区、白关中心小学、株洲市七中等5所学校为示范校试点。40位教研员及领航团队成员带领各学科根据区校学科不同的问题和现状,在不同的试点校进行项目式主题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减负提质同步推进
“我们所追求跃升的质量,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不怕考试又有分数的质量,更是高水平实施国家课程后自然生成的质量。”芦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提质,先减负。芦淞区将在用好和用活新理念、新政策的基础上,把原有的重复多余、低效无效的教学工作找出,能整尽整、能并都并、能删尽删,把利于学生拔尖成长和个性发展,学校想补的、学生要补的、升学必补的都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学科、适合的方式补充上去。
下一步,该区教育局将对标质量提升目标,对标减负行动,将“一言堂式”“大场面式”的“大课”控下来,将低质量堆砌式、无拓展的校本课程撤下来,将随意占用、停止上课的现象根治下去;保证学生每天上齐上足一节体育或身体锻炼课,每个教师专职上好学校的某一学科课程,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2小时集体研讨时间,每位教师结合学科上好心育课、劳动课以及思政课。要通过减负,让学校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让课程回归到学校负责,教师回归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回归到学习成长,让教学回归到育人为本。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该区结合新课程和新教材指导培训,已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活动。去年,该区教师发展中心还曾组织全区性的教师业务考试,接下来,这样的考试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