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彭新华
“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基建五大重点任务,也是各院校开展 “双高”建设、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
2019年以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以国家“双高”建设为契机,实施三个“千万工程”,不断强化“五金”建设,激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推动办学能力水平节节攀升。
高水平“专业群”榜上有名
“学校从2008年开始,跟随湖南汽车产业发展,集中发力汽车专业。从第一个通用汽车校企合作品牌落户,到持续对接湖南省新兴产业链,正是紧跟产业发展的这种改造升级,给学校专业一直注入活力。”提起学校专业建设,学校教务处处长吴小平如数家珍。
她介绍,目前学校构建了以汽车类专业为主体,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其中专科招生专业45个,本科招生专业6个。
“全国技术能手”李桃春,正是学校航空工程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受益者。他的故事不仅登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还成为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
“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选走。”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郭红球介绍,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上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就业自然更有保障。
“智课程”夺得全国桂冠
当忘记汽车零部件拆装步骤时,可通过VR仿真操作,得到详细的拆装流程及步骤。还可以360度变换视角,在虚拟现实中观看结构及工作原理……这是该校建设和探索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一个片段。
同学们说,这样生动的课堂,将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知可感,让大家沉浸式掌握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去年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公布,该校推荐参评的《智课程、智课堂、智评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课堂革命10年探索》拿下一等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该校金课程建设培育出的硕果。
学校负责人介绍,“课堂革命”字面上看起来是激情澎湃,实际上是慢工细活。学校从企业的“需求端”入手,按“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出台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大力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工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金课”建设千万工程。建成了三类“智课程”,帮助学生深入观摩操作过程,提升实训成效。
教师更有含“金”量
从无特色的中职院校,到锚定汽车类专业作为发展主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下了一番苦功夫。
2012年,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易娇,成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的专任教师。易娇把业余时间用来和汽车零件作伴,并先后参加全市职工技能大赛、全国汽车工程协会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快速提升知识面,拓宽技能视野,拿下汽车维修工技师证、青年技术能手等荣誉。
为做好汽车类专业转型升级,学校先后开展了2批次汽车师资转培。2021年起,学校又实施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千万工程”,用3年时间,培养了30支由高层次人才领衔、一线老师参与的团队,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创新任务。
同时,组建“双师工作室”,加大优秀教师队伍赴高校、企业培养力度。
优质教材拿下全国大奖
2021年,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优秀教材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教师黄海波、尹万建主编的《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一等奖,这是湖南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唯一一等奖,也是汽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的三个一等奖之一。
好消息接二连三。根据2023年湖南省优质教材遴选评审结果,湖南汽车职业工程大学又有13本教材认定为省级优质教材。
车企实训基地进校园
走进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就像走进汽车城。上海通用、保时捷、沃尔沃、北汽、宝马、上海大众等品牌实训基地一字排开,相关专业学生在学校里就能直接拆装热门车型,开展实训操作。
“车企会定期更新新款车型,让学生始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实训中心主任王海波表示,通过校企共建实训车间和产业学院,一批教师取得了企业培训师资格认证,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适岗性,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学校升格职教本科,下一步,将争取引入生产性企业实训基地,促进专业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