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市南方中学“我以我心颂祖国·唱响美好新时代”第二十五届合唱节暨“三热爱”歌咏比赛决赛现场,学生同唱经典红歌。

    市二中附属小学学子参加株洲市新兵入伍仪式。

    今年9月,新马小学小学生作为全市代表参加“向国旗敬礼”暨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11月4日,我市举行“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授牌仪式。

    醴陵市姜湾(左权红军)小学的小小国旗手。

    八达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宋芋璇

    通讯员/谭雄杰 林可佳 刘娟 蒋军生 张宁 刘巧芳 文/图

    9月13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9月2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国防教育法在学校国防教育方面做了“加法”,完善体系、明确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实现了国防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制度化。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校园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机制体制及教育保障等方面全面提升国防教育水平,实现了国防教育有声有色、身临其境、入脑入心。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我市多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看他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方面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市南方中学:

    传承军工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求真教学楼前的载人航天火箭模型,创新教学楼下的国产J20战机模型、教学楼走廊上精心打造的军事知识长廊以及各班自主设计的国防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巧妙布置,让每一面墙能说话、每一个角落有故事,着力将校园打造成国防教育的摇篮和主阵地。

    株洲市南方中学的前身,是航天航空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子弟学校,这意味着它先天就拥有浓厚的航空军工特色。在学校拔节生长的这片热土,曾诞生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等10余项新中国航空史上第一。如今,学校充分发挥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国内重要的航空企业及研究所化为学生红色学习的新阵地,定期邀请军工专家来校进行国防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航空报国、科技强军的时代氛围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今年1月,该校主办的“国防科工杯”冬令营顺利开营。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周新贵带来主题为“红色血脉 银河精神”的精彩讲座,从国防科技大学简史讲到银河计算机研制历程,学子们在他的讲述中感受前沿科技,学习科学家精神,点燃“科技强国梦”。近年来,学校依托双高联盟,陆续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教授走进校园,为学生种下航空报国的智慧种子。

    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这样的“国防教育剪影”,在南方中学还有很多、很多。

    2023年,学校被空军招飞局广州中心评为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同时获评湖南省年度空军招飞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25名空军飞行员,其中包括我市首位女飞行员彭娅婷。为了向空军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飞行人才,今年5月,我市高中招生首次设置“航空飞行员实验基地自主招生”,并在市南方中学开展学员培养。如今,航空基地班学生鲜艳的迷彩服、响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二中附属小学: 守护好那颗红通通的“中国心”

    近年来,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上讲、书本上读、遗址上寻、旅途上见,让国防教育“活”起来。

    小学教育与国防教育、学科教育与国防教育可以擦出怎样的火花?在这里,国防教育被自然地融入语文、道法、数学、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课堂当中,不仅实现了国防教育从“点”到“面”,学生内化于心的效果,也以此擦亮了学校红色文化的底色与亮色。

    语文、道法课上,老师重点突出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法制教育时,则强调保卫祖国、应征参军是宪法规定的每个适龄青年的神圣义务;数学课后练习中,“数学·中国”以及“数”说日新月异、不断强大的红色中国等特色作业润物无声;还有音乐课唱响的爱国主义歌曲,体育课开展的队列训练和军事游戏活动……这一系列画面,就是学校为了让国防教育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而打造的生动课堂。

    此外,学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常做常新,从“国防教育主题月”、“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精神”演讲比赛、党员教师“学党史,讲好党的故事”主题活动,到邀请自卫反击战老兵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宣讲,邀请株洲市规划馆讲解员进校作“红色株洲”讲座,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一把把火炬,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国热情。

    校外研学旅行也是学校国防教育实践拓展的重要方式。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带领学生走进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等场所,开展“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系列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韶山、李立三故居,将国防教育课堂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只为守护好孩子们那颗红通通的“中国心”。

    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正在市二中附属小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

    天元区新马小学: 集思广益,点燃学子心中的“红色火种”

    近年来,新马小学充分利用周边的国防教育资源,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国防教育体系,通过打造国防教育校园文化、开发国防特色课程、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等多种途径,点燃学生心中爱国主义“火种”,培育新时代的“小英雄”。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新马小学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校园里的国防文化墙,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在保卫国家、维护和平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底悄然萌发。而国防教育的专属宣传栏,则通过定期更新国防知识、军事新闻、法律法规等内容,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用什么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经过不断摸索,学校构建了军事研学、体育+国防教育等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比如,学校会组织学生走进国防军事基地,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现代化的军事装备,聆听专业军人的讲解,通过参观军事设施、观看军事演练和参与互动体验,直观感受到国防力量的强大和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再比如,学校还会将国防教育的内容贯穿于体育教学中,多元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身体素质。

    市八达中学: 家国情怀伴学生迈好青春“正步”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对于中学生来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了解国防知识,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建校以来,株洲八达中学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条主线,通过“浸润化”“仪式化”“军事化”的国防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迈好青春“正步”。

    2023年,学校获“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生源基地”称号;2024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

    学校把国防文化嵌入到校园的每一处,从教室到操场、从食堂到艺体馆、从课堂到研学,八达学子成长路上的目之所及,都有一盏被点亮的爱国主义“航标灯”,照耀着他们,引领着他们。

    为了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株洲八达中学不仅开设了国防理论课、技能课、体育课、法规课和红色研学实践课等课程,还定期组织国防知识理论竞赛、国防演讲、军事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国防教育的魅力。

    在这里,国防教育班会不仅是新生入校的“开学第一课”,更是贯穿学生初中生涯的必修课;会操展演中,挺胸、抬头、收腹,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昂首阔步的八达学子口号震天、意气风发;思政课堂上,多位国防教育专家受邀来校,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他们保家卫国的动人故事,激励八达学子树立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天下国家”主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一字一句写下对家与国的理解:“家谓最小国,国称最大家,而连接其最紧密最深沉的纽带,便是家国情怀。”

    去年,学校启动组建国防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旨在培养一批“三观”正确、身心健康、信念坚定、能文能武的学生榜样,以军事化管理提升综合能力,以一个班感染全年级,从而实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育人愿景。

    为了将军事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学校特聘军事教官作为国防班的校外辅导员,带学生了解枪械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通过模拟军事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短短一年时间,国防班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成为年级其他班级标杆,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学生向更高的标准看齐。

    醴陵市姜湾(左权红军)小学: 活动赋能成长,国防教育有了新阵地

    在醴陵市姜湾(左权红军)小学,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动的教育方式。学校用一系列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创新活动,将国防教育巧妙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收获成长,也让国防教育真正生动起来。

    “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脚下路延续新的长征,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除了演奏国歌,姜湾(左权红军)小学全体学生还纵情放歌,唱响这首《红军小学之歌》。

    红色歌曲是时代的旋律,红色故事是历史的见证。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红歌曲库”,都能道出一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

    学校经常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红色革命故事会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重温红色经典,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培养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在每年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中,学校推荐了一系列红色书籍,并通过举行“百年党史少年说”“讲红色故事”“吟诵红色诗词”和“红书我推荐”竞赛,选拔出百名学生组成红色宣讲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讲解员,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红色研学和实地寻访综合实践活动是姜湾(左权红军)小学“行走的课堂”。这些年,学校根据校情,组织学生前往李立三故居、醴陵市先农坛博物馆、醴陵烈士陵园、陈明仁故居、耿氏公祠等革命遗址,将研学路线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带着师生、家长走进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与先烈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学生活动是校园生活的调色盘,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国防教育落地的有效渠道。通过这些活动,姜湾(左权红军)小学的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

    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 将英雄基因深植血脉,书写将军之乡的爱国情怀

    株洲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而位于县城东南部的舲舫乡,是全县有名的将军之乡,培育了谭家述、谭余保、谭善和、李俭珠、周则盛等开国将领,录入英名录的舲舫籍烈士有343人。

    依托于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与当地人武部结为军地共建单位,将“将军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巧妙结合,编写了校本课程《将军故里 红色摇篮》,并以此为总揽,衍生出了一系列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夕,全体师生高举以舲舫乡革命家将军名字命名的班旗,穿过树林,跨过桥梁,越过田野,踏上徒步祭英烈的“征程”。17公里的路程,学生喊着振奋人心的口号,唱着《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兴致昂扬地向革命先辈致敬。

    据悉,这场“走将军之路”徒步行活动至今已经持续开展7年,共计4000余名学生参与并获得学校颁发的“坚毅将士”荣誉证书。在每年一次的祭扫中,曾经年幼懵懂的学生也渐渐明白了远行背后的意义。“我们后来组织的英雄人物作文比赛中,一位六年级的同学就在文章中写道:‘走将军之路,是向革命烈士致敬,是在继承先辈的遗志,为初心而奋斗!’”国防教育主任蒋军生说道。

    此外,学校自编的《每日经典诵读》读物,则以“将军军衔”评价制度取代了传统的评价手段。如《大学》(陆军)学习评价量表中,朗读量达到89分可被授予“少将”军衔,朗读量达到95分可被授予“中将”军衔。

    将军文化解说员也是学校创新国防教育宣教的一次成功尝试。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一次竞赛,并通过培训、选拔将军文化解说员,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信念。

    土地肥沃,方能长出好庄稼;源头不断,方能源远流长。我们欣喜地看到,鲜活的国防教育正成为激荡着少年成长的“源头活水”,爱党爱国爱军,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时尚追求。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