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过去两年,比起买房,消费者更担忧交房。株洲的情况也很特殊。
严格来讲,株洲的房企暴雷早于全国大面积暴雷。如果以“保交房”铺开为界限的话,“保交房”之前,株洲本土知名龙头房企华晨突然宣布破产;之后,恒大、绿地等多家外地房企的株洲项目暴雷。
预期骤降,市场内外悲观情绪蔓延,一时间,大量购房者和建筑商涌入公司、政府部门讨要说法,持续上访。对地方党委政府来说,容不得半点差池。
株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探索出“府院联动”“地方介入”“四方会谈”等一系列举措,赢得各级认可。2023年住建部召开的全国房地产领域信访矛盾化解工作会议上,株洲成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发言。
对株洲来说,“保交房”既是一场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一次楼市管理的“诊疗”。借此机会,株洲梳理思路,全面重塑了楼市管理价值体系和机制。
看“人”,株洲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机制,根据楼盘建设进度,定期组织工作专班、开发商、施工方一起举行会谈,协调交房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确定时间节点,把矛盾化解在项目、化解在基层。
看“财”,2022年8月,国家部委出台“保交房”专项借款政策,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专项借款资金,保障全市房地产风险项目全部复工。今年以来,我市又持续加大“白名单”融资落实力度,政银企携手推动“保交房”工作。
看“法”,从管理源头防止“烂尾”可能。之前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房企项目从开发到预售,门槛一再降低,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房企周转资金一旦出现问题,暴雷必现。现在株洲通过提高房企预售门槛,逐步朝现房销售的模式推动,这样一来可从根本上杜绝烂尾情况。
通过“保交房”积累的经验、健全的机制,将完整移植到将来的株洲楼市工作中。
回顾过往,抓铁有痕;着眼未来,使命必达。
让购房者早日拿到房子,株洲全力贯彻落实国家最新要求,“保交房”攻坚战态势逐渐从“打好”向“打赢”转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3万余套房子已实现交付。
打赢“保交房”攻坚战,株洲有一路披荆斩棘积累的经验,更有筑基与致远的辩证思考。对坚持长期主义的株洲而言,发展愿景早已锚定: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托起百姓“安居梦”,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买了房能不能交?无论是看党委政府的担当作为,还是看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都应该对株洲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