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还应看到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正明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市域经济的坚实支撑。

    近日,我市组织高规格的“观摩团”到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观摩重点项目,并在攸县召开全市2024年打造“三个高地”和实施“八大行动”三季度讲评会。知株侠了解到,这是近两年来,市级层面首次集中观摩县(市)的项目并将会场放在县里。

    一方面,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县域经济的重视。另一方面,透过这场观摩活动和会议,我们看到了各县市立足实际,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等新时代需求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应看到什么,如何发力?

    看到了什么?

    在县域经济这条赛道上,4县市各显神通、百舸争流,展现出无限活力。尤其是园区建设、生态培育、招商引资,给知株侠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一批专业“园中园”正生机勃发。

    瞄准智能电子秤这一细分领域,茶陵县打造了光宇顺智能电子秤专业园。几年来,有关部门支持光宇顺成为链主企业,招引鸿图印刷、奋诺电子等链上企业入驻,引导晶彩电子、晶辉电子等园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产业生态圈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光宇顺负责人介绍,得益于良好的产业生态,公司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湖南最大的电子秤研制企业,跨国经营指数接近70%,今明两年产值预计分别达到3亿元、5亿元。

    与此同时,炎陵、攸县、醴陵则加快建设锂业产业园、高分子胶粘材料园、高分子膜材料园、绿色涂料产业园、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玻璃产业园等一批“园中园”。

    二是“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初见成效。

    “老乡企业”正成为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次观摩的深圳鑫鑫蕾总部搬迁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是国际顶级品牌化妆刷的核心供应商,企业实控人是炎陵女婿。自3月份投产以来,“炎陵造”畅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半年外贸值超5000万元。

    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占优的基础上,各县市通过创新定制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赢得越来越多“老乡企业”的青睐。谈及株洲营商环境,春华锂业、鑫鑫蕾负责人毫不吝啬地夸奖:“服务贴心、保障到位,让我们更有精力抓发展。”

    三是“央企带县企、大手牵小手”特色优势明显。

    在茶陵贵派电器,60多台高精度注塑成型机高速运转,制作好的成品被自动装箱机装入托盘,随后通过AGV智能搬运车运往周转仓,整个过程实现无人化、智能化。这是该公司在中车株洲所指导下,打造的“智慧工厂”。这样一来,企业人均年产值从30万元跃升到12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通过牵手央企,贵派电器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与跨国企业施耐德建立合作,通过绿色体系供应认证,连续获得多个品牌商的订单。

    知株侠注意到,通过“央企带县企、大手牵小手”,茶陵县打造了博士讲坛、企业赋能工作室、产业链对接联络站“三个平台”,先后与中车株洲所、中能建投、中国航发动研所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项目10余个。受益于此,懿鹏科技、晶辉电子、亿润新材等一批企业,管理效能、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实现由 “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发展得咋样?

    县域经济,株洲面上情况如何?一起来看——

    2023年,全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727.7亿元。其中,醴陵、攸县是湖南“十强县”,分列第4、第10位,醴陵、茶陵分别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县域经济创新进位奖。

    醴陵是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优等生”,整体来看发展相对成熟,2023年GDP达到889.68亿元,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排名全国34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55位。在产业发展方面,醴陵颇有心得,当下正加快打造陶瓷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花炮、玻璃、服饰、电子信息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大未来产业研究布局力度。

    说起攸县,很多人会将其与煤矿联系起来。事实上,攸县已在产业转型路上走了多年。以专业化工园区为抓手,攸县推动主导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先进制造业转变,聚焦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和绿色建材“一主一特”产业,加快重塑产业发展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效。另外,这次把讲评会主会场设在攸县,相信也是一种肯定。

    客观说,茶陵、炎陵是传统的农业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园区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但是,近几年取得了飞速进步。

    比如,茶陵以绿色低碳为引领,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集聚近50家企业,涵盖LCD电子显示屏等30多个产品大类,占据深圳市场细分领域60%份额。同时,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坚定农产品加工转化主导型发展方向,千方百计引项目、育企业,今年1至8月已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7家。

    炎陵全力打造文旅康养基地、生态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克服山区劣势,持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规模之一的钽铌材料产业集群、全省工业园区最完整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链。今年,该县新材料产业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

    当然,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株洲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经济规模还不够大,资源集聚能力不强,安全发展风险叠加等。

    还应该看到什么?

    首先,机会来了,就要全力以赴抢机遇。

    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近期,中央又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省委也明确了有关县域经济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发展、县域城乡公共服务一体配置、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等重大改革举措。前不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这些,无疑都给株洲带来多重利好。面对“泼天富贵”,只有深入理解把握县域经济内在逻辑、发展规律,抢抓窗口期,找准结合点,才能争取更多政策和项目落地。

    其次,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强产业。

    县域经济的竞争取决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挖掘出特色和比较优势。各县市显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迈出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新路子。

    如何走好这条路?一方面,紧盯细分领域,持续用力打造特色“园中园”。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增加了产业辨识度,二是能够最大化营造便捷、高效的产业发展“小生态”。攸县高新区一家企业就指出,“公司专注于UV丙烯酸酯单体和树脂的研发生产,而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就是我们的下游客户,这种‘隔墙送货’的布局,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事实上,在这方面各县市已经尝到了甜头。但从长远来看,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要在深耕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选准细分赛道,做精做优做强,构筑起技术壁垒、产业优势和品牌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冠军企业、冠军产业。

    另一方面,善用“传帮带”,深化央企与县企、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

    “城市间角力,不能单靠一个个‘指头’,更要握指成拳、拳拳相应。”知株侠认为,拥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企业是株洲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好,深化“央企带县企、大手牵小手”和“链上企业进链主、集群企业进主机”,持续引导市区龙头企业到县域布局配套产业,带动县域企业协同发展。

    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最后,身处落实末端、经济发展最前线,更应该改革创新抓落实。

    山区市浙江衢州,通过在人才引育、产业谋划、服务优化、金融支持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走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这说明,只要有创新精神,山区里一样可以飞出“金凤凰”。

    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结合县市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打破思维定势,跳出条条框框,创造性推动工作,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改革模式,才能以改革激发发展动能。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驰而不息的长跑,也是不舍昼夜的攀登。知株侠相信,各县市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株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必将更加精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