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温琳 通讯员/谢昱婷 王娜) 11月14日,2024年株洲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正式开班,记者在开班仪式上获悉,我市未来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株洲打造了“门前十小”“街头艺术站”等亲民便民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株洲的“文化名片”。如何进一步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此次培训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未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依托“街头艺术站”“门前三小”“幸福邻里文体学院”等公共文化品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挖掘整合各类资源,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深入参与群文活动开展和群文作品创作。强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新型公共空间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场馆服务效能。
鼓励景区景点根据实际发展文物游、非遗文化体验游、艺术欣赏游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景区建设,并组织业余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参与景区演绎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志愿风采。
积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丰富业态、培养主理人、宣传推广的方式,引导条件较成熟的公共文化阵地向文旅综合体转型,增加公共文化场馆的游客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数字化水平,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非遗宣传、地方文献展示和文化艺术普及,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应用于旅游场景打造,培育数字娱乐消费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