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乡的幸福时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巧文

    正初将他最新出版的《浏阳风物志》快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翻了一遍。文章为分“古县访古”“先贤足迹”“时代风华”等7个部分。囊括了浏阳的古迹、先贤、民俗、美食以及时代风貌。正如谭仲池主席在序文中所说:“作者是在用自己的情、志、意和心,写故土的乡愁、梦中的乡愁、心中的乡愁,抑或也是浏阳人共同的乡愁。”走进这本书,就像走进一个风物集市,琳琅满目,浏阳的厚重底蕴与民情民俗在书里散发着久远的清香。

    读罢全书,浏阳这个岁月烟云中的老地名以其新貌沾着青苔的样子朝我走来:我第一次看见千年古镇枨冲,杜甫衣袂飘飘踽踽独行的身影,谭嗣同赴京城变法维新,从这里乘船经过,仗剑天涯的意气风发。第一次听到大围山下水故事,古老的跳石桥下,易涨易落的山溪水,桥边村落上方炊烟袅袅,重复着岁月长河简单朴素的乡村生活;鸳鸯圳年轻的夫妇泪水化作清泉,源源不断地流向久旱的稻田。第一次了解麻石古街,门对门人伸手可握,店铺相望,一家辣椒呛满街人……一帧帧,就像电影的画面,相继呈现出来。

    尤其是读到《大围山高高几许》,让我倍感亲切。2022年6月,我应邀来到此地,正初在“围山记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在茂密的树林里穿行,与一块块又大又圆布满青苔的沧桑石头相遇,与穿过满山在我们面前飘舞的雾纱相遇,攀上七星峰,与浏阳河源头祷泉湖相遇,与一路的鸟语花香相遇。大围山远离城市,负氧离子丰厚,树木呼吸着新鲜空气,永远鲜活嫩绿,过着它们远离烟尘的美好时光。

    我觉得正初是属于浏阳的,也是属于大围山的。在这本书里,他有一段话写得很入心:“这应该是老朋友之间的一次的拜访吧。熟识的石头路,用鞋底与它碎碎地交谈,一起爬到那白云生成的地方;熟识的清风,在每一个该出现的地方等着我的到来,与我亲热地拥抱;熟识的流水,一路上在我的耳边唠唠叨叨,述说着别后的思念;还有漫山遍野的绿,用一种沉醉的无声的笑,用那种富有的负氧离子欢迎着我的到来。”大围山以其独特的山水地貌和物种,围来了一片静好的安宁岁月,来到这里的人们,谁不喜欢呢?

    如果说大围山是一幅画,那么浏阳蒸菜则是一道具有浓郁乡土味的美食。走在某地的某条街上,或许一抬头,就能与“浏阳蒸菜”迎目相遇。在大围山,浏阳蒸菜与我的胃口极其友好地相遇了,浏阳蒸菜删繁就简,回归本真,名不虚传,正初一篇《蒸香》看得我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儿行千里思“茴香”》这篇文章给了茴香另一层含义:回乡。茴香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茴香,即八角,一种是小茴香,能去腥臭,添加香气,所以称为“茴香”。对于八角,我素来不喜它的味道,而文中的生动描述让我对“茴香”念念不忘,如果以后再去浏阳,一定要尝尝茴香泡茶的滋味。

    《浏阳风物志》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我在《秋收季节读浏阳》,听着《春天的花鼓》,感受《浏阳河畔竹马欢》,想着《老家的油茶树》……作者不断渲染的文字背后,是对这片土地无法割舍的热爱。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这里的人、事、物便刻在了自己的心里,融入了自己的血脉,有的人变成挂在嘴边的常用语,有的人变成笔下的生香文字,无论是哪种,都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愁。

    思念如水,长流不息,喝着家乡水,见着家乡人,想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如同老酒,越陈越香。

    共看明月,莼鲈之思如水而来,读着这本书,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炽热情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