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精准思政工作路径研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如何识别变化、应对变化,让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开辟发展新领域和激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都应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以精准思维开辟高职学生思政工作新路径。

    一、精准定位:从群体画像到精准画像

    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为61.1万人,2023年达到555.07万人,约为2013年的9.1倍,且2023年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超过2万人的有105所,超过1万人的高职院校共有785所。可见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相较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特点明显,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在学习基础、人文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凸显。同时,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未能实现数字化分析全覆盖,基本沿用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创新较少,改革不够,尚未完成群体画像,更难实现精准画像。

    在数字赋能的新背景下,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职学生在各类网络平台留下的数字痕迹,直观映射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习惯与生活模式。高职院校应用好网络平台数据清洗、数据沉淀、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基于大数据的科学联结,有效提炼海量信息的内在价值,不仅勾勒出反映大部分高职学生共性特征的群体画像,而且精细描绘每位高职学生独特的精准画像。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政工作者,必须“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学生信息,对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价值取向、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若干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实现对大学生学情的常态化、精准化识别,为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精准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二、精准施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试图让每一片土地都得到滋润,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很多学者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像“精准滴灌”一样,根据每一株植物的需求,给予恰到好处的滋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维持“上大课”“开班会”等“大水漫灌”形式,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悖于精准思政的价值理论。

    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思政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收集和处理反映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数据,采取个别指导、差异化教育、阶段性跟进等赋能步骤,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需求,实现从“千人一面”到“一人一面”的转换,也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途径,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实质性成效。

    三、精准评估:从定性描述到数字说话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对于“红”的培养效果长久以来缺乏精准的衡量标准,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和标准化的数据,可读性和可比性较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高职院校要借助信息技术采集教学过程全周期数据,精准教学评价。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进行AI智慧教室升级改造,122间教室改造成AI智慧教室,2间教室改造成互动研讨型智慧教室,129间实训室和计算机机房添加督导伴侣,为开展过程性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评价进一步精准化奠定了良好的物理条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督导巡课系统自动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数据,实现精准监督,将信息技术赋能的定量评价与实际评价主体的定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教学过程的真实情况,为教学评价提供更加精准和科学的依据。(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该文为2024年全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精准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