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方与企业在全市金融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上集中签约。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沈杰
11月5日,市“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专班办公室发布三季度“成绩单”:在专班成员单位的携手发力下,我市共举办“破茧蝶变”主体活动26场。
随着一批科研院所的建设、落地,创新成果项目清单的不断补充,我市成果转化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
活动质效迅速提升
市金融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领域专业赛等重大活动接踵而至,株洲的三季度,有点热闹有点忙。
7月至9月,全市共举办“破茧蝶变”主体活动26场次,连续对接了李建成、王双飞、曹冲、汪鸣、李凉海等院士专家,走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目前,全年活动累计达88场次。
市“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活动引领,促成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对接,形成项目落地闭环。截至9月底,中南大学与湖南力合厚浦电渗析法提锂关键技术项目等108个高校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在株落地,合作涉及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预计首期投资总额达21.7亿元。
翻看总体数据,截至9月,全市新签约科技型企业投资项目67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24.6亿元。落地项目与投资额度的不断提升,也离不开县市区的协同发力。
各县市区围绕当地创新需求,密集推进重点工作。比如,株洲高新区举办2024年企业大会,与近千企业共享产业创新生态;株洲经开区聚焦北斗产业,举办项目路演、技术讲堂等活动;芦淞区举办“政企餐叙会”“名校进名企”等活动,促进校企合作对接;石峰区加速建设创新成果待转化库,全区在库项目超过100项;渌口区率先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飞地孵化器;攸县通过邀请经济学专家庞红授课、组织人才沙龙等形式提升企业创新认知;荷塘区组织企业走进合肥开展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专题培训;茶陵县举办典型案例分享和供需对接活动,深化与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醴陵市、炎陵县则根据产业特点,邀请专家举办各类讲座活动。
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三季度,随着《天使基金管理办法》《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起航基金升级为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天使基金,我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迎来“靠山”。仅市国投集团,通过对接早期科技型企业,已首批投资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
不仅如此,市科技局探索开展“先投后股”改革,起草《株洲市“先投后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北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和新兴未来产业开展支持。
再看科创平台建设工作,株洲航空产业研究院、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北斗湖院士科技小镇陆续揭牌;株洲科创基金港开园运营,首批入驻投资机构超过20家;人工智能研究院稳步建设,都为引进人才、项目提速打好了扎实基础。
“我市正加速建设全市创新成果转化路演中心,已形成‘1+2’路演场馆体系。”活动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至9月,全市组织金融助推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等活动18场,为企业与资本牵线搭桥。
随着专班成员单位配合越发默契,综合协调、联络员对接、宣传与活动指导、项目跟踪服务等机制持续发挥效能,推进常态化联系高校、企业机制,创新数据资源不断汇集。目前,全市高校创新成果库在库项目超过2000项,技术需求库在库项目超过600项,待转化项目库在库项目超过300项。
跟踪服务持续发力
促动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就要多看能学敢比较。
虽然今年的系列举措与主体活动取得不俗成绩,但与合肥、西安等地相比,我市各成员单位、县市区、高校院所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举措还需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支撑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
“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承载能力,加快部署孵化器、加速器等成果转化平台,完善园区项目收集、筛选、研判、对接机制。同时,继续补充并常态化更新技术需求库与创新成果库。”活动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环环相扣,才能让项目落地少走弯路。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对接高校、院所、平台等创新要素资源,全力组织开展好“链上企业进链主,集群企业进主机”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年”之进名校名企名所上海行活动。
同时,我市还将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资、科技型企业招引、企业裂变、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工作推进力度,在持续跟踪服务上发力。通过常态化组织开展校企对接和金融资本对接活动,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融合机制。探索开展“先投后股”、先用后付、科技保险等创新性工作,建设株洲市“科创大脑”,招引更多创新成果高效、精准来株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