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明
时下,正值晚稻集中收割期,稻谷颗粒归仓,剩下的秸秆如何处置,成了一大难题。
在农村,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倡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考核压力之下,基层工作人员变身消防员,到处扑火熄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里,关于露天焚烧火点监测的通报天天都有……
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大,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细颗粒物,对空气污染和雾霾产生有着严重影响,今年10月中旬以来,我市已启动三次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秸秆露天焚烧是重要原因之一。
焚烧秸秆,还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一旦引发大火,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秸秆焚烧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危害显而易见,农民朋友也基本了解。但为何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
在笔者看来,既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作习惯的原因,也有宣传教育不够、行政监管不严等因素,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综合利用渠道不畅通。试想一下,如果稻田里的秸秆,能像稻谷一样卖钱,谁会去烧掉它?
实际上,在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在国省相关政策支持下,醴陵市、茶陵县、攸县、渌口区相继获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并配套建设了系列收储站点、示范项目。
成效几何?在当前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大幅增加的严峻形势下,答案不言自明。
秸秆不能一烧了之,更不能一禁了之。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不能总是只将“压力传导至基层”,迫使基层人员去扑火熄烟扮演消防员,各相关部门更不能只“盯着火点谈考核”“站在城里看农村”。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各相关职能部门,更应以火点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回头检视此前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利用相关资金建设的收储体系、示范项目,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多与农民朋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畅谈交流,找准难点和堵点,探寻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如此,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解决秸秆露天焚烧,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等各项工作才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