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书录秋瑾诗句
刘兆林
能不去株洲?株洲安寝着炎黄始祖炎帝,有红色革命根据地,有老工业基地。说这些似乎有点离题,其实并不离。我去株洲,是为巾帼英烈秋瑾安魂的。
(一)
行前,我已用意念无数次在心头写过“千秋一瑾”。传书有载,1907年7月15日凌晨,刽子手的一声枪响,革命志士秋瑾永远活在了32岁了。这位永生了的巾帼英雄,是在浙江绍兴刑场被反动清政府枪杀的。当夜,同志冒死贿赂只认钱不讲良心的刽子手买下她的遗体。需知,她体内,仍附着虽已停止呼吸,但仍不肯离去的魂,那是延续着千年炎黄子孙灵魂的大美之魂!她曾有愿,死后最想与英雄岳飞之墓相望。所以,她的莫逆同道们,绝不忍自己战友尸身被抛掷荒野,或被刽子手辱埋于乱葬岗。于是,一条凝满悲愤的乌篷船,在夜色掩护下,秘密驶往绍兴府卧龙山西北麓,潜伏般暂时掩葬了。此处离岳飞墓不远。当时,肯定是没有哀乐和迎魂灯的,但我想,离此不远的岳飞之魂,会为秋瑾吟一遍他的《满江红·写怀》吧?
三个月后,秋瑾的坟又被偷偷迁至绍兴府鉴湖亭山山麓,稍稍离岳飞墓近了一截。1908年2月,秋瑾灵柩仍是被秘密移葬至西湖边的西泠桥下,这里已能与岳飞墓别别扭扭地相望,虽不十分理想,也算遂了秋瑾之愿,但不久便被清政府觉察。1908年12月,同志们不得不偷偷又将其坟迁回原址。迁坟的人被清政府逮捕了,但在狱中得知反动政府还要掘墓毁坟,又密商迁墓至湖南湘潭昭山附近,与她丈夫合葬,这虽有违烈士夙愿,但能掩人耳目,较为安全。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夏,秋瑾遗骨才从与丈夫合葬的墓中,独自迁葬至长沙岳麓山下。
1913年秋,新创建的国民革命政府,把孙中山极为赞赏的秋瑾女杰之坟,迁至杭州西泠桥西,这已是第七次迁葬。而最能让炎黄女杰遂愿的安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先是于1965年将“秋瑾烈士墓”迁往离西湖不远的杭州鸡笼山麓,西泠桥西;最终的第九次迁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1981年9月,秋瑾遗骸,终于被安葬在她的最渴望之地:杭州西湖孤山南麓,西泠桥东。东与西,一字之差,却可令烈士遗愿尽遂了。桥东是尽可望透岳飞墓的最佳角度,秋瑾之魂,可以千秋万代的安息了!
(二)
但是,炎黄子孙的大家庭,该让自己优秀儿女之魂,安进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心啊!而今天,新中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再次旧貌换新颜的株洲,又发生历史性巨变。
如今,京广南北铁路大动脉,和沪昆东西铁路大干线,在此交汇,株洲已成为全国客货运输特级站、全国重工业基地“返老还童”重点区,曾诞生过新中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航空导弹、第一块硬质合金等等中国工业史上二百多个第一的综合性重工业区,还被誉为“中国动力谷”“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开放性和包容性极强的株洲,与168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已吸引80多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企业落户,成为国家级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秋瑾烈士,曾在株洲石峰山谷安过一个家呀!而且是她最美好年华所安新婚之家,且自命名“槐庭”。她曾在槐庭读书、赋诗、习武、生儿育女,那是一段曾令她寄予希望,也最令她失望和伤心的封建包办婚姻生活。恰是那段既不幸又激发了她新思想的槐庭经历,使槐庭成了她理解封建道德残酷性的学校、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演兵场。
是槐庭最初孕育了秋瑾的革命理想。后来的离家出走投身革命的经历,都是她留给株洲人的不朽精神财富。
于是,秋瑾故居纪念馆如一座殿堂,为绿水蓝天的株洲,加厚了文化土层,提升了文明高度。
(三)
株洲之行,使故去一百余年的秋瑾,在我心中活成了不朽。
石峰山谷,青峦叠翠,四季花海,大冲村那座新得很旧,又旧得很新的槐庭,一手提剑、一手握诗稿的秋瑾像英气逼人,似朗声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我个连诗也不会写的小小文人,被婉约女性的豪放诗篇所激动,似觉白发变青丝,使时光又一次倒流。
槐庭,始建于风雨如磐的1891年。1896年,崇拜花木兰和穆桂英却又未经世事的女诗人秋瑾,遵在当地为官的父命,由曾国藩之孙为媒,与小自己5岁的陌生阔商子弟成婚,安家于此。
善诗书、爱习武的单纯才女,满以为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会有如槐花般高雅如诗,所以才诗意地将婚居题名槐庭。不想,婚后令她失望至极。丈夫竟是个只图一己享受,连小志也无的浪荡少年。她曾满怀良愿,苦口婆心规劝,却不见半点良效。后来公公为丈夫花巨资在朝廷户部捐买了个京官,秋瑾以为丈夫进京为官,有朝廷管束,或可改邪归正。可这不愿读书、不思国事却一身大男子主义的小丈夫,因有了京官之位而更加不思正道,秋瑾由规劝无果,而改为抗争,甚至以出走威胁也无济于事,遂痛苦写下“彩凤随鸦鸦打凤”的诗句,形容她男尊女卑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幸。
一腔为国捐躯的男儿魂,偏偏只附给了女儿身,这让秋瑾郁郁寡欢至极。恰此时期,秋瑾从《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机关刊物上,读到著名革命家邹容的《革命军》一书。该作振聋发聩地指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打破奴隶根性,争取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权利。秋瑾由衷的革命激情被引发,切感“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可用金钱买京官当的无耻丈夫,仍整日忙着阿谀奉承,拜官宴客,巴忘升迁,夫妻间半句相投的话也没有,丈夫大怒时竟抡圆手掌狠狠抽她耳光,使她痛心疾首感到,“革命应该从家庭开始” ,因而横下一条雄心,卖掉自己的一切金银首饰和衣物当学费,几经周折,乘上“独立号”商船,漂洋过海,去日本留学,寻求妇女解放的新出路了。
(四)
参观完秋瑾故居纪念馆的那天晚上,我从《秋瑾传》中读知女英雄就义时的许多细节后,不由热泪盈眶,想到铡刀下仍不改口的山西女英雄刘胡兰。
秋瑾从日本回国后,得知与自己一同组织救国军,谋划武装起义的首领徐锡麟惨遭砍头,很快就会祸及己身,有同志已为她找好避难所,劝她赶紧逃走。作为筹备救国军起义的副首领,秋瑾竟寸步不移,为战友哭泣了一整天没说半句话,尔后下定决心,以死昭告天下,以期唤醒后人前赴后继。她挥泪说,“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随后写下《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不久,清政府派新军包围了秋瑾准备起义的大通学堂指挥所,部下再次劝她逃离,但她指挥诸同志将枪支弹药紧急藏好,仍继续掩护同志撤离,最终与断后的几名救国军成员一同被捕。
当夜,面对清政府官员的审讯威胁,秋瑾誓死不供他人。第二天清政府知县大人,再次亲自逼她招供,她只在供纸上蔑视地写下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以此表达对救国军起义失败的痛切惋惜,便再无他言。
当日清晨,秋瑾在无供词情状下,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监斩的县官只答应了她的两点请求:一是施刑时不脱衣带,二是死后不砍头示众。只因答应了革命者维护女性起码尊严的小小请求,知县大人竟也受累被革职,并于秋瑾被处决一月后,不堪良心折磨之苦,三次寻死:一次在家投井未遂,二次于自家院中老树上吊被家人救下,最后于深夜在卧室偷偷悬梁自尽。可见秋瑾壮烈牺牲的震撼力。
秋瑾就义后,绵延近百年的九次迁坟安魂事件,便是她精神威力无穷的佐证。秋瑾牺牲后,全国受其激励的武装起义和各种形式的斗争,风起云涌。曾就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亲临西湖秋瑾墓祭拜女英雄,由衷称赞她是“最好的同志”,并亲笔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又题“巾帼女侠”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在纪念秋瑾殉难50周年时,政府把她的和畅堂故居辟为秋瑾纪念馆,并重建因她而立的风雨亭。1981年又在秋瑾墓竖立了秋瑾全身雕像,并在浙江省博物馆辟设秋瑾纪念室,让秋瑾之名家喻户晓。
株洲此行,槐庭,也牢牢筑进我的心庭。我又深受一次经典的洗礼,竟失却害羞之心,挥笔留下可笑拙言:“千秋一瑾株洲人,株洲人人爱秋瑾。我个东北男子汉,伏首甘拜巾帼魂。”
本版各栏目投稿邮箱
yzhy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