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
历代文人对柿子多有记述,清·丘逢甲《山村即目》说:“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红处。”10月底的某日,一早去摘柿子。本来据我观察,湖南的柿子还未全熟,可每天出门散步的老妈,回家后就一再跟我唠叨她看到的情况:没了,快没了;黄了,都黄了。老妈说的“没了”,指的是公园里谁都可以摘的那两棵柿树,被人摘得差不多了;“黄了”,是说柿子熟得很好了。我不为所动,正因为丘逢甲这里说的“柿将熟”,将熟未熟,时候未到,时未到乃强求,他人可为我不为。
柿子将熟和熟了,一般人可能难以分清。将熟的柿子拿回家,放几天就红了。哪怕没黄、还是青的,放米缸里用米盖住,也只要几天就红了。市场上买的柿子都是红的,分不出熟没熟。但树上的柿子熟没熟,我知道,需要“三看”。
第一看树叶的颜色。唐·皮日休《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说:“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地上掉的以及仍在树上的叶子红了,柿子才熟了。像宋·白玉蟾《三衢舟次》说的:“柿叶翻黄枫叶红,一江涨起芦花风。”白玉蟾说的正好是我这次看到的黄颜色,这颜色其实不够,白玉蟾应该是没有吃他诗里描绘的这棵树上的柿子,“柿叶翻黄”时柿子还不到本来味道。第二看树叶的数量。唐·张均《岳阳晚景》说:“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柿子没熟够,虽然地上已经掉了一地的叶子,但仍长在枝上的,还足够遮掩住柿子的倩影。要到张均说的“叶稀”,树上的叶子快没了,只零散地挂几片,这时的柿子才熟了。第三看鸟有没有来吃。宋·郑刚中《晚望有感》说:“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有没有鸟来吃柿子,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判断方法。鸟来吃的时候,树叶肯定是很少的,否则树叶会碍鸟事。
我摘过鸟来吃时的柿子,那个味道,任你用什么方法催熟、随你加了什么添加剂、哪怕用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炼化,都比不上饱吸天地精光、日月精华的柿子好吃,因为这是柿子的本来味道。柿子为了繁衍后代,一定要勾引鸟来吃它,它为鸟献出的,是它最好的味道。去年我在树上,第一个到手后,忍不住,马上手掌手背擦,擦没擦干净不管了,迫不及待塞嘴里,一口就吞掉,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哇呀!那个甜、那个鲜,沁人心脾这词不及九牛一毛。我在树上的高度看得到被鸟啄过的柿子,鸟对树上的柿子很不珍惜,这一颗那一颗,一簇簇,柿子带着伤口挂在高空,鸟只吃几口就不要了。我第一次站在树上吃手擦柿子,一口气连吃了五六个。
柿子熟时摘,不像这次我去摘,枝条还抓得很紧,要费力气,工具要左碰右击加旋转绞断,柿子才离树。而且不是果实直接掉落,而是连着柿子的枝断了,柿子才离开树体。摘熟柿子那就完全不同了:工具要小心翼翼靠近,不要碰到枝条,柿子只要一沾边,它就落袋子里了。要是不小心碰到枝条,工具还在半途,柿子就掉到地上,摔得稀烂。
摘柿子粗略分,有三种。第一是打落。这次我去时,地上摆放着几根长杆,散摊着一些柿枝,低处的柿子半个也无,这是被站在地上的人仰望着、举杆打落的结果。第二是延长工具。还是站在地上,但是工具要大大延长。跟我同去的霞宝,她站在地上挑,她手中拿的钢杆是7米长。即便有7米,她够得到的也只是树中间偏上部分。第三是像我一样,爬上去。我爬上树,霞宝的长杆正在我平视之外的位置忙碌。而我在树上,还要使用4米长的钢杆,我钩到的是尖上的柿子了。
宋·何梦桂《秋思有感》说:“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还没到鸟肯吃的时候,可树上的柿子已不多了,我见好即收,剩下的留给鸟吃吧。
历代文人记述柿子的诗句很多,这说明柿子和人们关系融洽,大家都喜欢吃柿子。小文自以为“柿”,祝各位柿柿(事事)如意,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