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林老师又一本乡土散文集《泮里芳菲》新鲜出炉,这是今秋的第一份礼物,很是惊喜。开卷品读,特色纷呈,伴着淡淡墨香的,还有花与泥土的芬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守望,宛如一首清丽的客家山歌,在青山绿水间袅袅飘荡……
建林老师是真性情,真勤奋。作为体制中人,官至副处,在炎陵这个小县城,也算体面人了。他不擅应酬交际,喜好书法、摄影,尤爱文学。虽公务繁忙,仍笔耕不辍,创作颇丰。这些年,先后出版了《荷的联想》《山水炎陵》《三堂课》等散文集;《苦楝歌谣》《祖国,我想对您说》等新诗集;《炎帝神农氏说传》《瑞香》《凉桥旧梦》等中、长篇小说。新近出版的乡土散文集《泮里芳菲》,是对炎陵风景、风俗、风情的深入挖掘和深情解读,情系故土、讴歌故土,情景交融,打动人心。
泮,是岸、水边的意思。古代有“泮宫”,指“学宫”,后泛指“学校”。泮里,就是乡村读书写文的地方。《泮里芳菲》这书名很有诗意,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在素有“黄桃之乡”称誉的炎陵,依着清清碧水,伴着桃花灼灼,满目芳菲,看书作文,该是何等惬意。《泮里芳菲》分为“行走印象”“寻山纪胜”“红色印记”“青春节奏”“扶贫报告”“观物偶得”等六个专辑,收录乡土文化散文百篇,近40万字。记叙的人与事、景与物,皆是写他的家乡,罗霄山脉下一个叫炎陵的小山城。文笔朴实,清新自然,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家乡的山水田园、人物风情,风格自然、亲切、内敛,勾起回忆,引起共鸣,成为听得见的乡音、摸得着的乡魂、记得住的乡愁。
建林老师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文章不是坐在家里闷想出来的,是靠两条腿走出来的。行走的时候,必须做个有心人,要多留意眼前的人和事。建林老师闲睱时光喜欢开着车子到处行走,寻找素材和灵感。如《在环线上》写高山云海,“车子奔上的已是海拔1500多米的山峰了,一侧是山壁路坎,一侧是茫茫千里的辽阔山原。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改往日的威风凛凛、气势如虹的雄伟,静默如泡在汤湖里的泳者……一律氤氲在一片白茫茫的烟云当中。偶尔几座山峰从云层里露出黛青的脑袋来,也仿佛害羞似的,赶紧撕撸着身腰上的云幔,把脖颈蒙上,把脸蛋蒙上……”语言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等太阳出来,“有一脉山峰,悄悄露出苍翠的颜面来,看了几眼洒在身上的阳光光影,便把身上的云幔扯得越来越稀薄,终究把一片竹林的青翠裙裾也摇曳出来……”观察仔细,描写细腻;炎陵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开创了许多首创性的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和酃县赤卫大队》《水口是个好地方》等,都是讲述炎陵的红色故事,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深受感动和教育;《在高高的白米井峰巅》《泮坑人家》《越走越长的井岗路》《寻山记》等,是对县内风物的浅谈解析,更是对炎陵日新月异的变化发自内心的欣喜和赞叹;《金紫峰下矗雁峰》等是抒写在炎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故事,有视异乡为故乡的省市驻炎工作队,有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张湘军、杨秋燕等,他们在红土地上挥洒汗水、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事迹,读来令人动容,心生敬佩……
炎陵集“古红绿彩”文化元素于一身,独特的资源禀赋,为作者提供了丰沛的创作源泉,建林老师行走在这片神奇的沃土,采撷山水之灵秀、大地之精华,写锦绣文章,传炎陵声音,日后一定会创作更丰,佳作频传,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