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麦师傅的情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赵烈强

    我的师傅乔麦的情怀被“大丰收”主导,这种精神境界深深影响了我们许多员工。

    (一)

    1932年夏,乔麦师傅出生在苏北一佃户家中。那日,父亲看着面容枯槁的孩子他娘,荒年饥馑四岁夭折的长子又浮现眼前。他期冀地瞅瞅窗外大户人家成熟的大片麦地,叹了口气:“给孩子取单名‘麦’吧,盼他长大有块地,吃饱饭。”妻含泪点头。

    乔麦长到16岁,家中还没有一块地,父母却撒手人寰。1948年冬,苏北解放,解放军把苦孩儿推荐给土改工作队。乔麦和队员们访贫问苦,斗争土豪劣绅,给农民分田分地。当乡亲们抓起地中的土坷垃亲吻时,他依稀看到衣衫褴褛的父母对土地、粮食的渴望。

    有了土地的农民精心耕作,迎来1949年小麦大丰收。乡亲们把“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的标语牌插入麦田,喜气洋洋开镰收割,踊跃交公粮。乔麦目睹此景,画了幅《翻身农民闹丰收图》。没有美术基础,却有几分灵动,土改队长笑哈哈称赞:“把翻身农民的心情画出来啦!”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土改工作队政治教员说:“打仗是打钢铁,更是打志气。我们的钢产量不及美国零头,那就更要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坚决把美国人打趴下!”乔麦被刺痛了,心想,如果我们钢铁多一点,美国人还敢这样胆大妄为吗?他萌生了当炼钢工人的愿望。

    1952年,南方一个亲戚来信,告诉乔麦株洲有个大厂招工,建议他来应招。一心想炼钢的乔麦动了心,请求队长批准他参加工业建设,获得支持。他如愿来到这个厂,当上了梦想的炼钢工,后来成了我贴心的师傅。

    和师傅在一起的那些年,每当炼钢炉开炉,满厂房耀眼明亮,钢花翻飞闪烁,师傅就分外开心,仿佛见到苏北黄灿灿的广袤麦地。他会动情地自语:“钢铁大丰收,多喜庆!”

    1959年,乔麦师傅参与“三结合”技术攻关,造出了5吨电炉。五月底,电炉炼出第一炉钢,成为湖南大新闻。作为技术革新工人代表,受铁道部工厂总局组团派遣,师傅来到东北几家机车车辆厂“传经送宝”。在老工业基地,乔麦师傅讲得最多的话是:“钢,是工业的粮食,更是战备的粮食。只要我们年年钢铁大丰收,多造一流车,战时就有强大后勤保障。”

    从黑土地回厂,乔麦师傅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后来想提拔他脱产当干部,可乔麦师傅说文化低、当不好干部,执拗地坚守一线搞钢铁大丰收,只是干活更加发狠。为了多炼几炉钢,有的钢水包浇铸结束尚未完全冷却,他就披上湿麻袋跳进去修内衬,好几次出来头发都烤黄了。

    1992年,乔麦师傅圆满退休,大家很是留恋。有的笑吟吟道:“你若在土改工作队干下去,想必现今是个大干部啦。”有的说:“你当年若同意提干,现在回到搞了三年土改的老家弄张证明,岂不享受离休待遇?”听到好心人的话,乔麦师傅只淡淡一笑:“我当炼钢工,计划口粮比干部多,福利比干部好,收入比干部高,不也算得一头吗?”在大国企搞了三十多年钢铁大丰收,乔麦师傅觉得比父母幸运多了。

    (二)

    退休后的乔麦师傅依然惦念家乡的丰收。他报名读老年大学学绘画,后又参加公司老年书画协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朋友们的启发,画出了不少有趣的丰收图,有生机盎然的稻、麦、菽,有栩栩如生的瓜、果、蔬菜。

    乔麦师傅70岁那年,得知家乡小麦产量创新产,喜不自禁,挥笔作画《喜看麦地千重浪》。画中远景是无际的麦浪,十几台大农机在忙碌;近景是一位古铜色脸膛的庄稼汉,美滋滋仰望收割机尾筒喷涌的麦流。

    自与书画结缘,乔麦师傅胸襟更加开阔。一日写生,他面对长满荒草的稻田,说:“国务院划定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还有这么多吗?”周围无语。在农家院,乔麦又提这事,农户解释道:“这是三年休耕,为了增加肥力。”乔麦师傅较真道:“不对,休耕不是撂荒,种蔬菜、苕子或油菜,不过两年地就肥了,还有一笔收入呢!”对方面带难色讲了真话:“谁来作田啰!”一时,乔麦师傅脸上泛出少见的忧郁。

    后来,乔麦师傅听闻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在18亿亩基点上逐年递增,他终于释怀。2021年盛夏,年近90岁的乔麦师傅力透纸背地又画了一幅丰收图,画面夸张且富有诗意:一片甘蔗一样高且粗壮的稻,阳光将层层叠叠颗粒如豆的稻穗抹上金黄色的晕,在田畴边撒下浓浓的荫,一老人一孩童在荫下笑吃西瓜。乔麦师傅对朋友们解释说:创意取自“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稻田守望者”——袁隆平院士的“梦想”“禾下乘凉”。他一字一顿地说:“看!我们中国人的饭碗多大!多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