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平
制造名城,匠星闪耀;劳动群众,英模辈出!10月25日,首个“株洲工匠日”,我们以最高的礼赞,致敬城市之星。
1954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贺信,嘉勉株洲三三一厂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10月25日,就此成为株洲工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过去,株洲产业工人立下卓著功勋,将这一天在历史中定格;现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将每年的10月25日,设定为“株洲工匠日”。
如果说工业是株洲的闪亮名片,那么产业工人就是株洲的钢铁脊梁。设立“株洲工匠日”,既是向为株洲建设、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褒奖和致敬,更是对株洲匠心传承的肯定和激励。
火车轰鸣,穿越岁月长廊,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使者,将工业的种子播撒在株洲土地上,最终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一群群产业工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路;如同铿锵音符,奏响了株洲工业发展的雄浑乐章。
风雨七十载,株洲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刘友梅、易冉、柳祥国、邓元山等一批大国工匠、湖湘工匠、劳模工匠。他们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他们在瓶颈处突破,在极限中求索,以滴水穿石之心攻坚克难,以滚石上山之勇闯关夺隘,引领技术迭代,推动产业升级;他们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以技能报国,游刃于技术,潜心于钻研;他们于毫厘之间千锤百炼,在微末之处精雕细琢……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那些火车轰鸣带来的工业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这参天大树是产业工人们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株洲工人阶级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绽放劳动荣光,以匠心续写制造名城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