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会师”
对接模拟画面
航天员出征
点火发射
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
出征
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发射
当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员宋令东、航天员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对接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2024年10月30日11时00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进驻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相关 链接
保障
毫米级跟踪精度
测控“牧星人”护航飞天路
火箭点火起飞后,测控人员要持续跟踪测量火箭在上升段的飞行状态,为飞船逃逸、火箭安全控制提供实时测量数据支撑。他们也被称为“牧星人”。
火箭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航天测控不仅要跟得上,更要跟得稳、测得准。近年来,测控区对雷达测量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能更准确地捕捉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岗位操作手也都有一手绝活儿,能达到毫米级的跟踪精度。
本次任务已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吴建霖参与的第8次载人航天任务,确认每一台参试设备按照技术要求状态设置,是保障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要把隐患消除在任务实施前。”吴建霖说,通过屏幕上数据线条的变化、抖动、中断,他和同事可以敏锐地发现异常情况。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是载人火箭独有的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李文的愿望是,他所经历的每一次演练过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永不出现。他的工作岗位在逃逸安控间,这是在运载火箭出现飞行故障后,确保航天员及时远离危险区域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重要决策指挥场所。
在这里,李文和同事一次次为火箭“找茬儿”,不断利用仿真手段在各个关键环节寻找薄弱点。在火箭上升段的多种故障模式中,最紧急时,留给指挥员发出“逃逸”口令的时间仅有数十秒。“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能做多少事,取决于我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日常训练水平是否过硬。”李文说。
揭秘
优化布局搭载更多物资
神十九飞船“肚量”更大
神十九飞船与神十八飞船是组批生产的同一批次产品,可以说是“双胞胎”,在神十八飞船执行任务时,神十九飞船作为救生船在发射场应急待命。目前,神十八飞船已经在轨运行6个月,各平台的运行参数和状态都保持良好,测试数据均正常回传。
结束了半年的“站岗”待命,神十九飞船除了要安全护送3名航天员抵达空间站,还要同时携带水、食品等航天员短期所需的物资。“飞船上行和下行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们研制团队在努力挖掘和优化的方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介绍,要让神舟飞船有能力搭载更多的物资,就必须不断调整优化舱内布局。以能源系统为例,自神十八飞船起,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镉镍电池更改为锂离子电池,其不仅能量密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自身质量也更轻。现在,它经受住了飞行6个月的考验,运行状态良好。
在本次任务中,神十九飞船在不改变主体技术状态的前提下,装载能力又有一定提升。“我们开展了系统设计,并且提前进行了安装模拟,对载荷增加后飞船的姿态、振动频率等技术状态都进行了确认,确保满足发射任务状态要求。”陈同祥说,这次,飞船装载的货物体积、质量、数量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