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要做好结合文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邹怡敏

    婚丧嫁娶,只随礼15至20块钱,在很多人看来未免小气,但在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相当于0.5公斤猪肉钱的“份子钱”,已成为村规民约,实行好几年。10月30日,本报以《新“食尚” 改风尚》为题讲述了茶陵县推进移风易俗的一系列故事,以简朴为荣、以节约为美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在农村传统观念里,婚丧嫁娶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金钱财力、幸福程度,“大操大办”的情况较为普遍,人们被人情所累,却不得不“有来有往”。为改变这种风气,龙匣村村支两委与村民“约法三章”,明确邻里之间随礼,就按0.5公斤猪肉的市场价;酒席费用控制在每桌300元以内;除婚丧嫁娶外,主家只在自家小规模聚会,不得邀请他人。不仅如此,该村还利用村中祠堂打造“合约食堂”,承办村民红白喜事酒席,做到酒席规模标准的基本统一,同时解决了村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吃饭的难题,受到广泛点赞。

    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更是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城乡文明的重要抓手。要想形成长效机制,让群众愿意“买账”,就要做好党政“把方向”与群众“强自治”的结合文章。

    厚植新风正气,政府要想办法,把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闲置场所利用起来,为村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要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风建设,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如舲舫乡垸井村将社会治理、公益美德等7大类内容作为积分项目,村民通过攒积分,免费获得调料、大米,不仅获得实惠,也增进了邻里感情。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重在平常,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当人人都是践行者而非旁观者,乡村崇德向善、节俭节约、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必然蔚然成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