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匣村合约食堂。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陈征 阳童
10月1日,茶陵县下东街道头铺村的小王举办了一场“新奇”婚礼:不摆大酒席,不收彩礼,双方直系亲属简单吃完一餐酒宴后,一对新人选择旅行结婚,让爱“轻装上阵”。
“现在倡导红白喜事简办,这样的结婚方式,既简便又有新意,值得回忆。”小王说。
一桌特殊婚宴,背后折射出的是茶陵县移风易俗带来的新风尚。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一方小小餐桌,上演着人生百味。而透过餐桌,就不难发现茶陵县近年来推进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劲吹文明新风,擦亮全面小康的成色。
“长者”进餐厅,安享“食”光
“叔叔阿姨们久等啦,开餐喽!”9月2日中午12时,随着一声吆喝,紫薇路众众素食馆“长者餐厅”的服务员们有序上菜,为数十位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这个爱心餐已持续6年,让老人乐享幸福“食”光。
2018年5月,该县成立众众素食馆,开办“长者餐厅”,由茶陵县志愿者联合会负责运营,自开业以来,持续免费为以老年人为主的社会困难群体提供餐食,至今已免费助餐近10万人次,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老人爱心餐厅”。截至目前,该县已开设2家长者餐厅,还有1家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茶陵县聚焦残疾、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群体就餐难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慈善、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推进的老年助餐服务合作机制,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满足居家长者的用餐需求。
不止是在城区,类似的“长者”餐厅也在茶陵乡村多地开花。湖口镇小潭村购买养老服务,送餐、保洁、家电维修一应俱全,让全村失能老人享受舒适生活;高陇镇龙匣村利用祠堂开设合约餐厅,解决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健康饮食问题。
一桌桌爱心美食,暖心暖胃,引领着文明新风尚。小潭村能人每年捐赠善款,用于维持养老服务运行;龙匣村村民主动捐菜,满足食材采购……一个个动人的孝老爱亲故事,正在茶乡大地上演。
简约办宴席,情谊不减
村民婚丧嫁娶,随礼只需15至20元。这种风俗真实地发生在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村民置办酒席,乡亲们随礼,礼金相当于0.5公斤的猪肉钱。
其实,龙匣村也曾陷入过大操大办酒席的怪圈,大家互相攀比,劳民伤财,对此,村民们颇有微词,希望改变这种风气。村支两委因势利导,及时介入,与村民“约法三章”:邻里之间随礼,就按0.5公斤猪肉的市场价;参加酒席的村民仅限于本组村民;酒席费用控制在每桌300元以内;生小孩、升学、入伍、寿宴等事宜不摆酒席;除婚丧嫁娶外,其余事宜,主家只在自家小规模聚会,不得邀请他人。
古往今来,婚丧嫁娶是大事,这些大事的操办似乎更注重面子排场,但随着移风易俗行动的推动,人们勤俭节约的观念不断进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新思想在茶陵落地生根。
如今,茶陵不少乡村红白喜事操办发生了欣喜变化:火田镇贝水村将村部礼堂免费租借,用于操办红白喜事,不设大舞台、不唱大戏,仪式在减,但热闹不减;小潭村改造旧学校,将其改造成居民活动中心,改变村民大操大办酒席的陋习;高陇、秩塘等乡镇多村祠堂变成红白喜事集中操办场所,还有专人承接。不仅如此,各村还将红白喜事简办纳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标准,让红白喜事简办蔚然成风。
积分换调料,治理“有料”
走进舲舫乡垸井村村部,一排摆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货架格外醒目,货架价格栏上标注的不是金额,而是积分。而这些积分,是村民们参与的各项基层治理累计的。
2023年10月,垸井村推出村民积分制,结合本村实际完善管理制度,将社会治理、公益美德等7大类内容作为积分项目,以家庭为单位每季度统计总分,采用积分换礼品的方式,帮助村民转变思维,摒弃陋习,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各家厨房里的免费调料、大米多了,但酒宴、垃圾和矛盾少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谭和格外自豪。
其实,这样的变化在茶陵不少乡村都能发现。利民街道金铺村,利用“湘妹子能量家园”积分货架,以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加积分,丰富村民餐桌,攒出了美丽家园;思聪街道三华村的爱心超市以爱心换积分,“小积分”汇聚“微光”温暖人心,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回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培育文明乡风,调动村民积极性是关键。近年来,茶陵县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模式,推行各类村民积分管理工作法,将乡村治理的具体事项实行清单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充分调动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带动文明新风尚,引导村民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为推动新时期乡村治理高效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