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通讯员/王海艳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市工商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促进“两个健康”,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助企纾困,落实在服务民企各项举措上,尽心竭力当好民营企业“贴心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从“知道”到“帮到”,从“受哺”到“反哺”,市工商联通过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助力民企获得融资21亿元,获得民企“反哺”投资额超180亿元。
1. 超20亿元
金融活水助力产业“由点及面”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一直是株洲的“产业地标”。
目前,株洲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集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保等上下游企业425家,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2023年集群规模达1600亿元,增长6.7%。
产业链优势不断显现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持续赋能,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早在2018年,株洲工商银行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作为新金融模式创新探索切入点,与第三方科技信息平台——“中企云链”合作,率先推出“数字信用凭据供应链金融”新产品。经过两年探索,在2020年成功实现业务流程的全线上化,数字信用凭据可通过线上流转、拆分、融资。
今年3月,市工商联持续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重点推送支持产业链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推动株洲市浙江商会、株洲市江西商会、株洲市川渝商会与工商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总金额达21亿元。
3月至今,该行已共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514户,累计发放供应链融资金额7.88亿元。
金融活水也“流”向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株洲是国家重点“小巨人”密度全国第一的城市,“小巨人”企业的茁壮成长是支持这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想到仅5天时间,企业就拿到了贷款。”时至今日,湖南日望精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都感谢工商银行送来的“及时雨”。
该企业专业从事钣金生产,也是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5月,该公司因经营周转需求,急需1000万元流动资金。在市工商联的推动下,株洲工商银行立即上门对接,具体了解公司情况及融资需求,当场制定融资方案,仅用5天时间为该公司成功发放了1000万元专精特新贷款。
今年3月,该行针对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出“专精特新贷”专属融资产品,为其提供经营快贷项下在线融资服务。该产品纯信用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12个月,填补了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空白。截至目前,该行共为28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投放贷款2.03亿元。
“工商联是我们民营企业的‘娘家人’,遇到困难找‘娘家人’,都能很快获得帮助协调。”如今,这已成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共识,各企业对市工商联的服务工作赞不绝口。
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普惠贷款27.08亿元,为株洲的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2. 超500名人才
为民企揽才、“吆喝”
“制造名城”,制造业是株洲的发展支柱,人才是关键。
随着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升级,各企业对一线普工的需求有所减少,而高技术人才需求在增大。“民企在招人方面确实更难,招不到合适人才。”众多民企找“娘家”诉苦。
市工商联“做媒”,今年以来,联合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举办春季双选会——“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邀请了36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提供招聘岗位120余个,涵盖机械制造、建筑、能源、化工等行业领域,面向湖南工大招聘500多名毕业生;邀请民营企业参加“向阳而生,逐梦未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专精特新暨校友回湘专场)。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促成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团队与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株洲美舒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搭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民企人才网合作平台……
市工商联做“中介”,为市重点产业项目“吆喝”。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上百家依靠中盐株化、柳化智成等大厂存在的配套企业——化工贸易行业中小微企业失去了“生计”。
“我们公司原来一年的销售额有两三亿元,员工400余人。”何子芒成立的恒和实业主营化工原料的商贸物流。但随着老工业基地关停并转,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危险化学品必须要“生产企业进园区、经营销售进市场、储存配送进基地、全程环节进监控”,株洲交易市场和仓储基地完全空白,如果不搞交易市场和仓储基地,株洲现有商贸企业也面临着关停或搬迁的命运。
看中清水塘的底蕴和交通区位优势,2019年,在何子芒的牵头组织下,大家就地转型,组建株洲市化工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开展交易市场建设,“众筹”建设了株洲恒和产业园。恒和产业园以“和天厦工贸总部”为空间载体,将打造危化品智慧服务产业链,形成多元化化工服务产业链布局,整合电子交易、应急教育培训、危货运输与监管、化工类仓储物流配送、危货智慧停车场运营等相关化工产业链。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清水塘首个“就地转型”项目,致力打造总部经济的恒和产业园亟待更多企业入驻。为此,市工商联组织永州商会、青商会、江西商会、宁乡商会、福建商会、益阳商会等多个商协会企业参与招商洽谈会活动。目前,入园企业超1000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中车配套企业32家,危化类企业184家,全市约70%—80%危化企业已入驻园区。
“随着全国大市场的加速形成,未来,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在物流、仓储等服务上,谁能提供系统运营服务,谁就赢得了商贸的未来。”何子芒说。
3. 超180亿元
异地商会“反哺”归乡
“娘家”的倾情帮扶,也赢得了民企们的真心回馈。
3年前,广东省株洲商会会长尹建国便带着“好媳妇”回到株洲。
从2004年至2018年,广州好媳妇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媳妇”)公司从两个品类胶棉拖把发展到覆盖日用品全品类共计600多个单品,厂房面积从6000平方米到2万平方米再到4万平方米,“好媳妇”稳居全国轻工业行业协会排名前三,产品畅销海内外,是国内家具日用品行业品类最齐全的高品质综合性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把胶棉拖把制造商,每年卖出超3000万支胶棉拖把。拥有各项专利57项。”尹建国说。
2018年6月,在株洲市委市政府邀请下,尹建国回株考察,开启了“回家乡、建故乡”之路。2021年,总投资10.5亿元的“好媳妇”项目落户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项目定位为高端智能化家居清洁用品生产厂房和智能家居、清洁产品的创新研发基地,建设用地200亩,其中一期122亩,二期78亩。
从打桩到入驻,十个月就完成了建设。家乡的服务和建设速度,让尹建国深受感动。“项目有专门的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困难。如我们前期报建过程中,服务专员全程跟踪,帮助企业与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积极对接,项目进展畅通顺利。”尹建国说。
目前,株洲好媳妇家居智能制造基地已正式投产,年产值达4亿元。眼下,尹建国正计划将回乡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一个是我们的上下游产业链,一个是珠三角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尹建国介绍,目前,部分产品已在湘潭、邵东等地就近找到了供应商,但如果原本供应链能够同步转移,企业生产成本还能降低5%。
“好媳妇”第二期投资项目——株洲科辰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是为“好媳妇”规划的全产业链园区,通过“好媳妇”带动,将有更多链上企业聚集株洲。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工商联系统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走访湘商1268家,召开座谈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176场,意向签约项目82个,投资总额182.88亿元。
一个企业家就是一位“招商顾问”。今年,包括尹建国在内的17位异地省市商会会长及联络站负责人,受聘为我市2024年招商顾问。其中,广东省株洲商会至今返乡投资额超30亿元,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推动着株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观杂谈
以更优环境迎接 更多“好媳妇”回乡
易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不是一句空话。
在株洲,民营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收入、9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株洲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正因如此“位重”,更需更加关注。近两年以来,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再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系列措施,株洲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顶层设计、机构设置、具体政策等多管齐下,形成了共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政策已出,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到企业?这是地方政府常思考的问题。比如株洲创新推出制造名城早餐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等机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提升服务效能,这些打通了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国家想让政策准确、快速落到企业身上的决心,做到以暖心筑牢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企业过程中,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直击企业痛点,创新方式方法。笔者曾看到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值得参考。浙江嘉兴桐乡经济开发区,近百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集聚。从事汽车装备生产的双环传动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经常跑到数百公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订购包装箱。殊不知,隔着两条街的浙江正基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就生产这种产品。当地有关部门深调研、摸实情,及时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降本增效立竿见影。当地还举一反三,搭建起产业链互助平台,信息实时播发,上下游企业自主“配对”,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企业的实际困难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关部门不妨以点带面,从个性问题中找共性难题,由典型案例推导普遍方法,就可以把具体经验机制化、体系化,为解决民营经济的一类问题提供整体思路和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培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群众是时代的阅卷人,民企亦是政策的阅卷人。正如在市场竞争中,一家饭店大厨的手艺怎么样,由食客来评价。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也是这个道理: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最终评价权在经营主体手中,而对营商环境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民营企业。
服务好不好,环境优不优,他们将用“真金白银”投票。广东省株洲商会会长尹建国带着“好媳妇”返乡投资,总部回迁都是生动注脚。尤其在产业向内地升级转移的加持下,笔者期待,一批异地民企将带着更多的“好媳妇”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