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声有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小波

    当株洲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北斗峰会之际,浙江丽水市于本月刚刚举办了第七届半导体大硅片论坛。

    知株侠为什么提到距离我们800余公里之外的丽水市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峰会与他们的论坛,在产业背景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无中生有”的产业。

    “无中生有”产业案例多

    “在4年多时间里,累计落地半导体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超700亿元,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丽水经开区龙江产业平台负责人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该市如何“无中生有”培育特色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的相关情况。

    北斗产业对于株洲来说,也是属于“无中生有”的产业。我们原来并没有这项产业的基础,但经过几年努力,已经聚集北斗关联企业130余家,构建起从部件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并规划通过5年时间,全产业链总规模达500亿元。

    在这之前,株洲的新产业大多是本土强势产业裂变而来。唯有北斗产业,基本属于零基础。对此,也有人曾心生疑惑:北斗产业在株洲能否茁壮成长?

    对此,知株侠不想赘述株洲在培育北斗产业方面的诸多努力,而是搜集了国内众多类似案例来佐证。

    江西赣州在无林木资源、无市场条件、无交通优势的情况下,“无中生有”打造了家具产业,全力冲刺成为5000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义乌是不沿边、不靠海的小县城,却“无中生有”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心。

    昆山作为全国最强县,通过“无中生有”发展了咖啡全产业链,打造了中国“咖啡硅谷”。

    山东梁山县,通过“无中生有”打造百亿级稀土产业集群,在中国稀土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也替我们给出了回答。

    构建“有声有色”发展格局

    “无中生有”的北斗产业在株洲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的“密码”恰恰蕴藏在本地深厚的产业底蕴中。

    “无中生有”的历史机遇,离不开主动求变的偶然和历史积累的必然因素叠加。当年经开区面临产业重新定位的关口,如果没有选择北斗产业,就不会有今日的湖南北斗产业的“长株岳”格局。

    因为株洲制造业的深厚基础和强大规模,因为株洲职业教育的雄厚人才优势,我们“无中生有”的北斗产业,更需要构建“有声有色”的发展格局。

    比起其他产业,“无中生有”的产业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更需要优良的营商环境。这一方面,不是招商时的短时期热度,而是长周期的服务温度。

    赣州的思维是“把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交给政府来做”。义乌的思维是“把发展活力交给市场,政府部门不能去指导经营户的贸易行为,而要多思考如何提供服务配套、政策支持”。

    要想北斗产业“有声有色”,除了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产业和人才优势,更需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因为,北斗产业在全国范围还有多个城市在发力。我们需要定位好自身特色,争取实现“爆发式增长”,像北斗产业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所说的“要快,不能慢”,把“北斗+”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作为主要思路。

    正确的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无缝对接、雄厚的人才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无中生有”产业崛起的保障。

    知株侠也期待,株洲将从北斗产业的经验中,培育出更多“无中生有”的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