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奕
毫无预兆的影视寒冬来临前,有两位我做策划时认识的女士,电话中向我征求意见。她们的年龄30上下,同在影视公司当过几年责编,跟过几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还替编剧修改过剧本,并在上星一线卫视播出时得到了联合编剧的署名。她们准备趁热打铁兑现自己当职业编剧的梦想,从此靠接活写剧本为生。我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认为她们把当职业编剧想得过分简单。我说,写剧本跟写小说不同,后者可以纯凭才气或技术,可以尽量避短或藏拙,前者却绝无半点讨巧的门道,在才华和技术之外,还必须真正吃透世态人情,否则根本驾驭不了剧本的庞大体量和容量。当作家可以出名趁早,干编剧却注定晚熟。所以她们更应该在行业内再多一些摸爬滚打,在生活中再多一些磨砺淬炼,不必心急到非要破釜沉舟,把自己的未来跟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从业前景绑定在一起。再说心急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不管写小说还是写剧本,都必然跳不脱写作的一条最本质规律,那就是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证明我对影视寒冬有所预判,而是为了再一遍强调这个观点: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避短或者藏拙,指的都只是写作上的局部策略,但写作者自身对于社会人生的洞察之深浅,见地之高下,发心之清浊,表达之诚伪,却是纵然机巧用尽,手段百出,依然避无可避,藏无可藏的。才华甚至只会放大这一点。
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如果写作上有成功学,那这就是它的死穴。如果写作上有宿命论,那这就是它的结语。
经常有人请我推荐学习剧作的书籍,但我没有开过任何书单,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本理论书上的任何一段文字,只有当跟你对生活对写作的认知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契点时,才会真正让你触动,引发共鸣,否则即算是千古流传的金科玉律,对你来说也如同风过空穴。所以不必刻意去做那种所谓的读书饕餮和看片狂魔,不必把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片的数量也当作一项炫耀的成就。不必一味沉溺于对成功作品的分析和总结,不必让自己心满意足地沦为创作上的成功学的信徒。一切从既往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所谓成功法则,也可能正是你从事创作的最大阻碍。在一个合格的创作者眼里,他人成功的先例,不过是提示自己绕道而行的路标。
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我认为这句话比一切书单和片单都来得更实在。书尽可以读,片也尽可以看,但创作的真正源头,不是你读过的书,也不是你看过的片,而是你正在度过的人生。是你完全依凭于自身的人生历练,对于社会和人性之复杂、丰富、深刻、幽微,认知有多通透,表现能否到位,决定了你创作的真正高度。以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再讲一个故事,我本人的亲身经历。20年前,我曾从北京远赴天山脚下的新疆伊犁支教。抵达后第一次到教室上课,在五十多个民族学生高声朗读课文的间隙,随意望向窗外,瞬间被云端之上浮现出的白色积雪的山顶曲线所震撼。学生们说那就是天山,我不得不赞叹这一命名,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几个月后,学校组织老师们到天山腹地春游。我们被大巴车载到一处溪谷,然后自由活动。我和几位已经熟络的本地老师们好不容易爬上最近的一个山头,一看上方又有新的山头冒出,他们决定放弃,我却兴致不减。等到再次登顶,又有新的山头等在前面。我跟山下依然在望的老师们挥手致意,然后继续上行。总以为下一个山头就是绝顶,结果连续爬了十几个山头,才终于来到一片平顶之上,却发现距离远端更高的山顶还差一截。我就此止步,拿相机拍照留影,然后转身下山。
结果下山已走不回原路,左兜右转,以致迷路。来到一处长近20米、宽约5米多的斜坡前,坡面呈40度左右倾斜,往上是无法逾越的陡壁,往下是目测不下百米深的悬崖。坡面覆有一层薄土,人在上面一旦失足滑倒,周边没有任何植物或石头可以攀附,必然顺坡坠下悬崖。这个位置在天山深处,我检查手机,没有一点信号。也就是说,如果掉下悬崖,就算不死,也不可能联系上外界呼唤救援,一条命很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但如果再折回去,不知还要耗费多长时间才能下山,而且未必就能确保找到原路。我还是决定冒险一把,鞋底踏上坡面,随时担心那层薄土翻脸,步速既不敢太快,又不敢太慢,所幸运动鞋的防滑功能不赖,最终有惊无险。
下到溪谷,和那几位正在愉快野餐的本地老师会合。他们都说眼见我爬上了第二个山头,而且认定我也就比他们多爬一个山头而已。我一时错愕,这才意识到他们因为所处的位置阻断视线,根本看不到第二个山头之外还有什么,当然更不清楚我在刚才还经历了一场小小的生死考验。但它的意义只有我本人清楚,却似乎不足为外人道。我也就对他们只是一笑,并没有做出反驳。
这件事带给我一个强烈的警醒。实际上,我和那几位本地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总是站在不自知的局限性上来看问题?我们自以为尽在掌握的事物全貌,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截面。从那以后,在很多事上,我都再不敢根据表面现象妄下断语。因为我总是告诫自己:你并不知道在那些表面的云淡风轻下,藏着多少过往的惊涛骇浪。
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
(贺奕:株洲二中毕业,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作家、评论家、影视策划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