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卓在延安抗大时留影。
第35军政治部主任孔繁彬、宣传部长刘宗卓、副政委张雄(自左至右)。
1949年,牛玉华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留影。
马立明
如今,当我们看电影、电视剧“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伪总统府的楼顶时,您可曾想到,这支军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35军”。军长是吴化文,政委是何克希,宣传部部长则是刘宗卓。本文重点介绍这位刘宗卓同志及他的夫人牛玉华。
刘宗卓其人
刘宗卓,1920年生,我市渌口区龙潭镇砖桥乡人。1937年肄业于省立长沙高级中学(该校前身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38年,刘宗卓和彭应国等四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并入伍,同年刘宗卓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干事、鲁中军区《前卫报》主编,华东三野第35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先后参加了山东博山战役、周村战役、鲁南战役、安丘战役、莱芜战役、昌淮战役、兖城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曾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荣誉勋章等。
新中国成立后,刘宗卓历任华东三野政治部《人民前线报》副社长、总编辑,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红旗》杂志(今《求是》杂志)副总编辑。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10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先后任副社长、社长(正军职),1983年任第三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85年11月离休。2013年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刘宗卓和35军的故事
最近,我在读他儿子刘力群先生撰写的《解放南京城——父亲自述里的第35军轶事》一文中得知:“1949年4月23日,35军占领国民党经营二十二年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我随35军机关从浦口渡江,进驻南京励志社……”这个“励志社”,就是第35军占领南京后的军部所在地。
35军占领南京后,首要任务是要“刊印解放军入城布告”。刘宗卓同志在自述中说:“当时南京地下党的同志也不断有来找我接谈的,其中有位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工作过的李廉同志……”
李廉(1920—2011),河南汤阴人,1940年入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曾打入国民党《中央日报》任采访部主任。他在后来主编的《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一书中说:“大约在七八点的时候(1949年4月24日),编辑部的工勤员从二楼跑到三楼我的住处,说有一位解放军要见主事人,我连忙下楼去接待。原来,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要赶印安民告示,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知道这里有滚简机,希望报社支持。来人同时告诉我:35军司令部宣传部部长请你们派人去见他。”接着,李廉同志马上赶到励志社,找到了35军政治部宣传部。“接待我的是部长刘宗卓,他是我第一个见到的部队‘首长’。”
此时为1949年4月24日早晨,社里的“校对人员和排字房、工房工人本已下班回家休息,但一听到人民解放军交来的光荣任务,都迅速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机器准时开动,大量的解放军布告装上卡车,贴遍全城,运往前方、新解放的城市、村庄(李廉在《我们创办了〈解放新闻〉》一文中记述)。”
在刘力群同志的文章中,我还知晓第35军也曾受到过“通报批评”。
那是南京解放后,我们的部队在执行政策和纪律上出现了问题。据刘宗卓同志在自述中介绍:“一次是文工团在国民大会堂演出,为了布景,在墙上打了些窟窿,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饶漱石、张际春等领导同志到国民大会堂讲话,发现了这一情况,向全军通报批评。另一次,南京解放后,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留在大使馆,一个战士和第35军103师307团1营营长谢宝云很莽撞地闯了进去,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反映,这是涉外事件,更受到了上级向全军的通报批评。”
同时,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于4月27日专门为军委起草致电总前委:“第35军到南京第二天擅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必须引起注意,否则可能引出大乱子。”
最后,刘力群同志在该文中说:正是“经过数次通报批评,第35军以及各南下部队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纪律和作风更加严明,这也就出现了我军指战员在南京、上海和许多其他城市不入民宅而睡马路的情景,那张引人敬佩的解放军战士在上海街头睡马路的照片,一度被国际舆论称赞为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公报’。”
牛玉华给丈夫刘宗卓的信
对于第35军受到的“通报批评”,刘宗卓同志的夫人牛玉华(时任中共鲁中南区党委机关报《鲁中南报》编辑部副主任)知晓后,立马给丈夫刘宗卓写信(此信目前收藏于香山革命纪念馆):“宗卓同志:我不知道你在这个严重的错误中,应该负些什么责任,但我是根据你今天是三十五军政治机关负责人之一,特别是宣传教育方面的负责者,那你是丝毫没法推卸自己的责任的,至少在城市政策的教育上你是应该负责的……”你看看,我们的刘夫人是多么的旗帜鲜明!
信末,她又安慰丈夫:“在我们的面前,一切都是新问题,稍一不小心,就要犯严重的错误,恐怕你现在对这个问题比我体会得更深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后悔,而失去信心。我们不愿犯错误,但是错误已经犯了,就应把它当作一个前进的关键,去从中接受教训,特别在此新形势底下,我们一切工作都是在学习中进行,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肯于改过,我们仍然会在错误之后,有一个新的成就,这种胜利的信心,我想宗卓是十分坚定的……”
你看,从这封信中,我们既可看出刘夫人的毫不含糊,又可看出她对丈夫的亲切关心与鼓舞。读到此,我真为他们这一辈老革命的自强、自律精神,点一个大大的赞!
牛玉华其人
牛玉华同志是株洲媳妇,1917年生,山东省安丘景芝镇人。1934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在读书期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曾在家乡参与组织万人抗日动员大会,演出“放下你的鞭子”。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先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导报》《鲁中日报》《鲁中大众》《鲁中南报》、新华社鲁中分社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等职。1949年3月,她作为华东妇女代表团成员及随团记者赴北平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两次见到毛主席,并在香山荣幸地与毛主席握了手。
全国解放后,牛玉华同志任南京《新华日报》地方版主编,后又在南京市委、江苏省委宣传部任科长、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65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71年任《陕西日报》党委常委、副总编辑;1978年起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工作(正局级)。1983年离休。200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本文照片均由刘力群同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