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奇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贺 奕

    1

    “奇点”这一概念来自于天体物理学,指的是大爆炸宇宙论中的大爆炸起始点。自它提出之日起至今,不过半个世纪,却已成为无数人心目中最深奥却也最炫酷的现代神话。加以物理学家们不断加磅,“奇点”之“奇”被无限放大,几乎触抵了人类理解力和想象力的极限。

    试看关于奇点的各种经典化表述:宇宙诞生于一个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时间和空间在奇点无限弯曲;奇点存在又不存在;时间和空间在奇点开始,也在奇点完结;奇点具有形成现在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势能,所以是无形的;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所以无法描述在奇点处会发生什么……

    是的,奇点就以这样一种逼死人不偿命、自裁也绝不眨眼的孤绝风范,雄霸人类有史以来的知识至高点。然而,它正是在看似行将自灭的地方,保留了自生的最大可能性;或者说,如同舍生取义的烈士,它自灭于它自生的整整一个宇宙中。而人类文化领域最伟大的创意,就其从无到有、开天辟地的缔造之功而言,与奇点正有几分气质上的相仿之处。“创意奇点”因此渐成文化领域的一个热词。说奇点是人类文化创意的最佳象征,以至最高图腾,似乎都不为过。

    具体到艺术各门类,显而易见,无一不在源源不断从人类的思想文化库中汲取创意奇点。首先,艺术史上不少流派,均直接脱胎于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潮,譬如意识流学说催生了意识流小说,精神分析理论催生了超现实主义画派,直觉主义哲学催生了意象派诗歌,存在主义哲学催生了荒诞派戏剧等等。还有一路创意奇点,跟人类对精神世界、生命本原的认知相关,譬如梦境、幻觉、精神错乱、人格分裂、转世重生、无限轮回等等。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是第三路创意奇点,对应于人类科技文明的迭代进阶,代表为科幻类、类科幻类文学及影视作品,譬如量子物理引入了时空穿梭和平行宇宙,太空探索引入了星际旅行和地外文明,互联网引入了虚拟世界和双重现实,人工智能引入了科技反噬和人机对立,等等。

    2

    以上三种创意奇点,可归为同一类。它们的底座,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总体成果;而它们的天花板,是人类自身的思维格局。

    不久前马斯克关于人工智能方向的预言,可谓一个绝对的创意奇点。他认为人类仅是一个生物引导程序,一段让计算机启动的代码,一块由碳基生命迈向硅基生命进而实现永生的跳板。如果说这代表着西方人典型的面向未知的思维格局,那东方人尤其中国人,思维格局依然偏于面向已知。最具代表性如南怀瑾的总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依然不外乎是入世和出世之间的取舍和纠结。看看中国的经典文艺作品,总体的思想境界基本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创意上要想破旧出奇,首先必须在思维上破局。

    我把这一类创意奇点,称之为共享型。奇点既然能诞生宇宙,产生物质能量并演化出各种星体星系,伟大的创意奇点同样可以在共享之后,生发出无限丰富形态各异的作品。这里的创意奇点,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创作母题或细分题材。选择这一类创意奇点作为创作切入口,等于选择了一条公共赛道。方向明确,路线清晰,沿途皆为熟悉的风景,没有孤身独行的寂寞,只是前人在这条赛道上留下的各种纪录,让无数后来者都难以逾越,注定以挑战失败收场。创作者需要在创意奇点的主干之上,发展出相关的分枝创意,从新颖的角度和独到的层面对母题进行开掘。创作依然是一场涉及创意力和创造力的严酷考验。

    与共享型相对的,自然是独创型。这一类创意奇点,并不依托于人类的科研成果和文化成就,而是根植于创作者个体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是从个人视角看待和发现世界,以绝无仅有的方式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结。选择这条赛道,等于进入了一片无人区。没有明确方向,没有固定路线,沿途都是无从预料的地貌,没有同行者的足迹可堪慰藉。这一类创意奇点的难度在于,无论前人的创意多么伟大,对于创作者来说都只能弃如敝帚,因为模仿和重复是这一类创意最大的死敌。

    当然,不管哪类创意奇点,都只是创作艺术作品的起点而已。问题在于,当下创意奇点一词已被用滥,所谓的创意哪怕来自于赤裸裸的抄袭,也以“奇点”冠之。这实在是对原初意义上的“奇点”一词的莫大亵渎。

    3

    如何找到创意奇点?这就跟探究宇宙起源的奇点一样神秘。从有到有易,从无到有难,创意奇点的从0到1,难度超越了从1到无穷大。因为创意的规律就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可以定制的创意只是模仿,可以量产的创意只是重复。创意未必是逻辑思考的结果,也并非奋力思考就能获得。它一定是价值观的体现,但又与价值观并非简单粗暴的对应。它了悟事物的本质规律,但又绝不对之加以言说或图解。它只提出问题,却不提供答案。它未必求最深刻,但必定是最特别。它依赖的不是技巧的学习,不是套路的掌握,而是思维方式的养成。但就算做到了后者,也不能保证它一定如约驾临。就如常说的那样,创意需要开脑洞,但脑洞本是无底洞。脑洞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大张旗鼓地调动意识,而是悄无声息地解放潜意识。正如我先前说过的,创意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强大到连很多时候的逆向思维都是变相的惯性思维。因为永远被惯性思维辖制的意识,顽固停留在舒适区,只有潜意识,犹如孕育胎儿的子宫一般混沌的潜意识,才是创意奇点的真正母体。你必须从无尽的胡思乱想中,抓住那偶然的灵光一现。

    所以创意这部分,不可教,不可学,只可参,只可悟,有则有,无则无,成则成,不成也只能作罢。

    最后再说一点,人类创意能力面临的最大挑战,貌似来自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足以让人忧虑,创意是否还能作为人类独有的技能而存在,人类苦心孤诣的创意奇点,是否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更有人说,人工智能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能轻易战胜人类,而是它会假装输给人类。但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有个先天的软肋,就是它始终是算法的产物。而既然人工智能只是算法的集大成,那人类的创意奇点,最核心的本质恰恰是跳出了算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奇点,或许才是人类智能胜出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张底牌。

    (贺奕:株洲二中毕业,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作家,评论家,影视策划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客座教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