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丁
《志愿军:存亡之战》与陈凯歌之前拍过的《长津湖》类似,展现了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将细腻的温情点缀其中,让冷冰的战争留存点滴人性的温度。
这部电影讲述父亲与儿子、女儿并肩在朝鲜战场抗战。用细小的物件做意象,牵引观众的情感,推动故事的发展。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暗流汹涌。李晓在哥哥李想出征时送给他一片干花瓣,李想在领受重任坚守阵地,预料到前路凶险、生死存亡之时,掏出夹在笔记本里的这片干花,让全营战士一一传递,放在嘴边吸取香气,最后,战士们英勇牺牲,令人内心悲痛。父亲离家临出征时递给李想一片钥匙,这也寄寓着他们对家乡、家庭和亲人的思念,让观众共情他们离家万里、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情怀。无论花瓣还是钥匙,都是“家”和“亲人”的象征,身处战场,生死莫测,在这种意象的渲染下,生离死别变得如此让人揪心。
该剧最重要的意象是一颗糖。这颗糖是彭德怀司令从身上摸出来递给李默尹的,让他送给他的儿子李想吃。因为在彭总眼里,李想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后来,李默尹果然在营地遇到了儿子,可是相聚匆匆,竟记不起将糖送出。直到第二次见面,才送给了李想。而李想自己舍不得吃,直到见到了坚持要来战争前线的妹妹李晓,兄妹分别时,他将糖果喂给了妹妹李晓,自己则留下了糖纸。李想带领全营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任务,最终只留下自己一个人,身负重伤,他决心拉响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李想牺牲前闻着糖果纸上残留的香味,最后,这张糖果纸裹着妹妹给他的干花顺水漂走,寓意烈士年轻的生命融入了异国的山川河流,让人泪目。
通过一颗糖的命运演进为链条,展现出人民群众对志愿军的崇敬与关心,烘托出志愿军内部的战友深情,而又通过父亲交给儿子,儿子交给他妹妹,成为传递亲人间骨肉亲情的载体,描绘了革命家庭乃至全体志愿军将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美群像,用一场场悲壮惨烈的生离死别写出战争的残酷无情。
一片花瓣的芬芳,一片钥匙的亲切,一颗糖的甜蜜,正是最温暖的家与亲人的象征,而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和平,为了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团圆,志愿军战士勇于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值得大家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