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下乡建基地 乡村文明添动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易美伽) 近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党支部书记丛府,来到石峰区井龙街道郭家塘村,给当地村民带来一堂妙趣横生的国学讲座。当天,湖南铁科职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也在该村挂牌。双方将围绕师资共享、实践教学、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内容,打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组合拳”。

    “知行馆”是郭家塘村“门前三小”工程,这里有非遗文化展示馆、工业科技展示厅、小讲堂等,不仅介绍了当地剪纸、铁画、拓印等“非遗”文化,还展示了李应明、沈勇、徐雪葵等三位“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历程。

    “我们将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利用其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平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湖南铁科职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程伟超表示,此举不但能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增强职校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体验。还可以引入乡村文化师资力量,结合当地文化传承人经验,丰富选修课程内容。

    该校还组织师生志愿者,前往郭家塘村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经典诵读、剪纸雕刻书法现场授课等,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同时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乡村文化进行再创造和再包装,力求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共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和价值观,对于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郭家塘村党总支部书记郭宇露表示,村民们非常开心有高校资源的“加盟”,希望通过“两基地”的建设,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文化增添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积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同时为学校思政课提供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程伟超说。

    【释】

    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精神追求必然也要与时俱进,方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足够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最直观的成效体现。

    湖南铁科职院与乡村联动,将特色基地建设在乡村第一线,无疑是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的一项创新举措。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高校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高校优势学科,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引导广大师生把目光倾注到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引导人才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这样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培育更多有用之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