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单车逛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文清

    自行车又称单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株洲与全国各地一样,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非单车莫属。即便是作为共和国工业重镇的株洲,街上也难得见到小轿车,偶尔从身边驶过的,最多的就是北京212、北京213吉普车,以及国产的上海牌小轿车,进口的伏尔加小轿车极少见,桑塔纳更是奢侈品、稀罕物。普通市民的出行,除了公交车,就是单车了。每个单位、每个宿舍,单车棚成了标配。当年,就连农村娶媳妇,单车都成了必备的“三大件”之一。由此可见单车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一)

    刚刚参加工作来到株洲的我,自然也不甘落后,决心成为这千万单车大军中的一员。当时最豪华配置的永久、凤凰牌单车我不敢指望,最后用好不容易省吃节俭用大半年积攒下来两百元,在建设百货商场通过同事老婆,“照顾性”地购买了一辆湘华机械厂产的“松鹤”牌单车,也算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土品牌吧。我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把单车放在床边,宝贝似的守着、护着,生怕被人推走或是偷了去。每次骑行回来,都要为它打蜡上油,或是用清水抹擦干净。

    当时的单车,如同现在的汽车一样,是要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的,一本绿色的自行车行驶证,还要在单车龙头上、支架上打上钢印,你才能上路。有了这辆单车,我开启了骑着单车逛株洲的疯狂行程。两三年时间,差不多骑遍了市区所有的大街小巷。最远处,北到昭山,南达渌口无线电厂,西至群丰镇龙山寺,东北抵达与浏阳交界的董家冲村。成家后,工作、生活压力骤增,有好些年把昔日的小伙伴束之高阁。直到最近,因为锻炼身体的需要,再次想起了陪伴多年的老伙计。只是闲置在车库的旧单车早已锈迹斑斑,我于是鸟枪换炮,买了一辆美利达山地自行车,重新开始了单车骑行。

    今年中秋节期间,一场秋雨过后,株洲气温降到了宜人的25摄氏度,空气也格外清新,我便在市区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之旅……

    (二)

    30年前的骑行,东区(现荷塘区)湘华机械厂是首选之地。

    那时没有导航,只能依靠路标指引方向。我从南区(现芦淞区)株董路出发,沿株董路、建设南路,过中心广场,再上新华西路、新华东路,一直往东骑行。我不知道湘华机械厂的生产区和生活区不在一起。过了流芳园之后,我在郊区医院路口往东拐入了一条小道,上个小坡,才看到好些栋家属楼。我漫无目标地骑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东瞅瞅西瞧瞧。我想要看看屁股下骑着的“松鹤牌”单车,是怎么从这家企业生产出来的,遗憾的是我骑错了方向。我便将错就错,出了生活区继续往东骑行。放眼望去,视野之内全是农舍和庄稼、水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我老家农村并无二异。不经意间,抬头见到了一家“株洲汽车制造总厂”的标牌,一看厂门口的宣传橱窗,才知道这家企业居然还生产“坚盾”牌汽车。

    从此后,我骑行在街道上便多了一个心眼,就是留意呼啸而过的汽车车流中有没有“坚盾”,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我不由感叹:株洲不仅生产火车、单车,还能生产汽车。工业城市,果然名不虚传!30年过去了,湘华机械厂生产区已不复存在,被开发成了高档的生活小区,而一条马路之隔的生活区仍然有老职工在这里生活。当年的“汽车总厂”成了金山工业园的一角。如今,金山工业园内聚集了400多家企业,其中有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科能新材料、春华实业、宏达电子、飞鹿高新等企业为行业翘楚。园区一年创造生产总值170亿元,上交国家税收数千万元,安排了15000个劳动力就业。园区内紧张忙碌、井然有序,一派生机勃勃,车流物流,达江通海,成了荷塘区开放发展、推进现代化的主战场。

    (三)

    往南向,我骑行经过高家坳、中南摩托车大市场、株洲卫校,往五里墩南行。

    想想当年,一个从湘南山区来到工业城市株洲,极少如此近距离接触火车的我,站在株醴路文革桥上,目睹湘赣铁路从脚上向远方延伸,一列列满载旅客与货物的火车奔向远方,感慨万千。多年之后,我还是沿着这条道路,去五里墩乡新庄村观看蔬菜的长势,与一帮骑友去五里墩村、关口村、百井村,欣赏一望无垠的油菜花,品尝农家乐,欢声笑语回荡在广阔的田野。而今,油菜花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车间、校园宿舍,一条条通衢大道汇成路网,绿心公园凤凰山,笔直宽阔的枫溪大道、航空大道、机场大道、东城大道,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将株洲和醴陵联在一起,道路两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餐饮,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富裕了农民的荷包。通用航空机场的系列游学、体验活动,让莘莘学子开阔了视野,为他们种下翱翔蓝天、报效国家的理想。我骑行走进翔为通航公司,老伙计欧德清热情地接待了我。看着一字摆开的直升机,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回想刚刚过去的两年,因为工作关系,我与翔为公司多次合作,直升机闻令出战,先后征战数次山火,凯旋而归。翔为直升机还远赴外市外省,协助扑灭山火、抗洪抢险、应急救援,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

    1992年,河西刚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辖于郊区的河西园艺场成为一个偌大的工地,大兴土木,开发犹酣。正在修建中的一纵一横的长江路、天台路,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1994年6月17日下班后,我从河东骑行来到河西一同事家玩。因突降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我被困于河西无法回去上班,只得用程控电话向工厂请假。当时洪灾的场景,至今想来仍是心有余悸。某日,烈日炎炎,我与三两个单身狗朋友一起,沿着河西湘江防洪大堤,在砂石杂草乱丛中往下游方向骑行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叫黄皮塘的地方。这是一家典型的农村院落,老乡唐杰是这家的女婿。我们在他家的菜园里摘菜、垂钓,吃土鸡土鸭塘鱼,不亦乐乎。返回时,我们不走回头路而另辟蹊径,我不慎跌落入一水塘(现天元区人民检察院)中,成了落汤鸡,引得骑友们一阵哄笑。时隔30年之后,唐杰岳父家已住上安置房,老屋的具体位置日渐模糊,但大概位置我依然记得。而今,黄家大屋已经被征收多年了,武广高铁从房屋旧址上凌空穿越而过,湘江防洪大堤经过整治,改造成了景色宜人的湘江风光带,成了人们散步休闲游乐的绝佳去处。在黄家大屋及更大范围的土地上,企业云集,道路规划整齐,生产、生活实现了低碳排放、节能环保,树木葱茏,花草醉人,宛如一个大花园。

    园区内,北京汽车集团株洲分公司生产的北汽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生产的风电系列产品在业界独领风骚。这样的头部企业,在这里不胜枚举。此番骑行至此,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的周思宇不无自豪地向我介绍,根植于此的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的制造基地覆盖湖南全境、宁夏中卫、内蒙古鄂尔多斯、广西百色、黑龙江佳木斯、黑龙江鸡西等地,在国内及世界各地有风电场207个,国内超过60%的风电整机安装了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吸引着世界和国内的同行、客户纷至沓来,参观学习。

    30年前为城市人们提供水稻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的河西园艺场及周边乡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株洲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

    (五)

    北区(现石峰区)是我骑行次数最少的地方。这儿以清水塘地区为代表,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区,这里集中了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株洲钢厂、株洲玻璃厂,以及塑料厂、农药厂、水泥厂、保险粉厂、特种包装厂等冶炼、化工、机械类企业上百家,烟囱高耸,机器轰鸣,污水横流。这些企业及企业员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把污染留给了自己。多年前,人们一说起清水塘,便“谈污色变”。因为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株洲形象。无论是驾车还是骑行,往往是一经过湘江二桥,一股臭鸡蛋味便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这一次,我通过二桥往清水塘骑行而来。沿着铜霞路、清霞路、建设北路骑行,过铁桥到果园路,然后返回到老清水乡政府、老化校、清石广场、湘天桥,再骑行上到建设北路直至五桥。沿途骑行所见,令我耳目一新,清水塘地区旧貌换了新颜,与30年前相比,真是脱胎换骨。自打2018年底,清水塘地区200多家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后,当地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水系、废渣治理和土壤修复,曾经“黑乎乎、灰蒙蒙”的清水塘逐渐变得“绿油油、水灵灵”,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一举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人们把老厂房改造为清水塘1956文化艺术空间,并建起了清水塘城市公园、清水塘广场、法治文化广场、清水塘大桥,市民在此尽情享受湘江美景、幸福生活。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加速布局,三一能源装备基地、中车双碳园等项目的入驻,成为清水塘工业经济的“新地标”。让人欣喜的是,如今的清水塘地区,已经告别“污染之痛”,重现碧水蓝天绿树,一座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正在老工业基地原址上拔节生长。

    初来乍到之时,人生地不熟,骑行过程中免不了多有迷路,也是情有可原;而今我在株洲工作、生活30多年,绝对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株洲人”了,骑行过程中也竟多次迷路。毕竟,株洲这些年发展太快,变化太大了。当然,我这个“株洲人”心甘情愿迷路在她的发展中、她的变化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