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 醴陵籍黄埔学子革命精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汪冬梅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反对“台独”分裂、推进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顾历史,从1924年建校到1949年离开大陆,黄埔军校共办了二十三期,醴陵籍学员有四百余名,左权、蔡升熙、陈明仁、李隆光、刘斐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信念,是我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灵魂”。醴陵籍黄埔英儿一经接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便被其强大的真理性深深感染,从此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左权等醴陵籍学员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军队中的骨干、战场上的先锋。周恩来回忆:“左权同志不仅是革命军人,而且是革命党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也成为他以后近二十年政治生活的准绳。”

    1932年6月,左权东征福建漳州,胜利回师后,却被诬陷参加托派,受到撤销军长、政委职务和党内留党察看的处分。面对挫折和委屈,左权从未消沉和不满,从未动摇过对党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始终如一地忠诚工作。耿飚在回忆左权的文章中说:“作为他的下级,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一点感觉到左权是蒙受过不白之冤、受过委屈的人。他以襟怀坦白,忠诚老实,崇高的党性,出色的工作,作为对这一件事的答卷。”

    在抗日戎马倥偬间,左权写了饱含深情的12封家书,抒发了抗日将军对家人的铁骨柔情,更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这些家书中,他写道:“亡国奴的确不好当,在被日寇占领的区域内,日人大肆屠杀,奸淫掳抢,烧房子,实在痛心”“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蔡申熙在黄埔军校入党后,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广州起义失败后,蔡申熙急于筹措寻找党中央的路费,他冒险返回广州,去见同乡同学、已担任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的邓文仪。邓文仪得知蔡申熙经济上有困难,拿出几十块钱,说:“你呀,就不该当共产党人。闹得自己都无法立足,你还是趁早回头吧。”蔡申熙马上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共产党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谋私,不篡权,当共产党人有什么不对?承你顾念旧情,慷慨解囊,但是,大丈夫不受‘嗟来之食。”

    1949年8月4日,由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领衔签署“起义通电”,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人民民主政权,参加解放大业。湖南和平解放,国民党集团上层人士纷纷效仿,通电响应,加速了蒋家王朝的崩溃,程潜、陈明仁为人民所作的贡献可见一斑。

    刘斐,醴陵籍北伐名将,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他以自己与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历史关系,通过广播、报纸,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号召在台人员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出力。他还一再奉劝台湾当局“早下决心”,通过“对等谈判”,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