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袁寿春。 记者/廖智勇 摄
抗战老兵黄国熙。 记者/廖智勇 摄
策划:廖智勇 盛荣
执行: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些穿越烽火岁月的老兵,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百岁抗战老兵有5人,分别是芦淞区的袁寿春、石峰区的黄国熙、渌口区的邹寿生、攸县的尹三乃和陈祖鞭,他们是活着的“丰碑”!
重阳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两位百岁老兵袁寿春和黄国熙,听听他俩讲述当年赳赳赴国难、百死不旋踵;舍身取大义,热血染山河的光辉过往。
100岁袁寿春
追随“硬仗将军”
参加长沙会战
袁寿春,1924年4月出生,祖籍芦淞区枫溪街道七斗冲社区。
见到袁老时,他正在吃早餐,精神状态很不错。
负责照料老人的外孙张敏杰介绍,外公除了听力退化,身体基本没有大毛病,能吃能睡,拄拐行走自如。
谈及过去的从军经历,袁寿春记忆已模糊,唯独记得其所在部队的番号:国民革命军第79军。
“前几年外公脑子还记得事的时候,最爱讲抗日故事。”张敏杰转述了外公所告诉他的一些抗战往事。
1941年春,17岁的袁寿春跟随叔叔来到宁乡,加入79军,被编入到专门从事政工、后勤等服务工作的特别党部。因为他高小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担负布置会议、写标语、抄文书之类的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随军转战宁乡、澧县、慈利、沅江、津市、冷水滩等地。
张敏杰说,外公谈及那段艰苦岁月,总是感慨万千,说战士们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晚上和衣而睡,很多人冬天没有棉衣,只能两人挤在一条毛毯里取暖。战士们虽说吃不好也睡不暖,但只要战斗打响,都拼命与敌人干,没有一个“怂蛋”。
“每次谈到79军军长王甲本,外公最激动。”张敏杰说,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的王甲本将军,共经历了11场和日寇殊死搏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其爱兵如子、治军有方,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得到“硬仗将军”称号,备受官兵爱戴。
1944年6月,王甲本率部参加衡阳保卫战。当年9月,他带领军部手枪队在湘南东安县山口铺与大队日军遭遇,双方展开白刃战,壮烈殉国的王甲本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拼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袁寿春91岁那年,还亲自前往王甲本安寝的永州市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参加“王甲本牺牲70周年”活动。
“站在老首长墓碑前,外公泣不成声。”张敏杰说,1943年长沙会战时,外公曾亲眼目睹王将军率部与日寇进行刺刀拼杀,“外公后来因为重伤被抬下战场,回老家休养,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追随王甲本将军,一直视为心中憾事。”
采访过程中,袁寿春因记忆衰退,时常有些答非所问。张敏杰懂得如何调动老人的情绪,他大喊一声:“杀敌!”老人立即站起身,做了一个端枪刺杀的动作,口中大喊“杀”,眼里仿佛透出精光。采访结束,袁寿春站直身体,颤颤巍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00岁黄国熙
抗日再抗美 血战上甘岭
黄国熙,1924年出生,石峰区云田乡石山村人。
记者来到石山村黄国熙老人家里。老人与两个儿子住在一起,儿孙满堂,日子惬意;而且身体很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视力、听力、记忆力虽有所退化,但能看电视,能正常与人交流。谈及参战经历,他很有兴致地打开话匣子。
黄国熙1941年加入国民革命军,投身抗日一线。一年后,他随部队来到湖南芷江,在防空情报所任司书,工作职责是提前截获和分析敌机出动和轰炸的情报,进行预警。
“我有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黄国熙说,有一次他穿便衣外出侦察,不幸跟百姓一起被日寇所抓,但没有暴露身份。当时被抓的人群中还有一个年轻人,他偷偷与那人谋划逃跑。当天黄昏时候,趁着日本兵下河洗澡,两人撒腿狂奔。“鬼子追在后头开枪,子弹嗖嗖从身边飞过,但都没有打中我们。”老人语气平淡,可当时的惊险可想而知。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黄国熙所在国民党部队战败。“解放军首长给普通国军士兵两个选择,拿点路费回老家或就地加入解放军。”黄国熙选择了后者,成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一名炮兵。说起这段往事,老人颇为兴奋。
1951年,黄国熙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任炮团指挥员,负责火炮测距工作。老人至今仍记得火炮测距的操作参数和要领。“一看目标的距离、方向、高低;二是试射,试射三发炮弹纠正偏差。”
老人说,当年美军装备水平远超志愿军,我军炮兵开火后,必须马上转移阵地,以免被美军炮兵或飞机轰炸而“一锅端”。“哪有人不怕死!但我们是军人,前面是与敌人搏杀的战友,后面是祖国,哪怕死,也要和敌人周旋到底。”黄国熙说。
复员后,黄国熙被分配到湘潭地区水利局工作,之后又多次调动工作,直至在株洲县水利局离休。老人说,看到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他很高兴。如今他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很满足。“我们经历过战争的,格外珍惜安稳和平的生活,但如果侵略者胆敢进犯,我的子孙也要为国而战。”这句话,老人说得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