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忙着给蒜田铺盖秸秆。记者/陈洲平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金卓煜
9月27日上午11时许,阳光炙烤着大地,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的气温飙升至33℃。在村里大蒜种植基地,一群农户正埋头劳作,忙着播种大蒜。
站在乡道边,放眼望去,只见60余亩旱地被划分出一垄一垄田畦,田埂边堆满了大蒜子、有机肥和水稻秸秆。70多位农户,或手持钉耙将田畦挖出一排排小槽,或提着装满大蒜子的塑料桶弯腰逐粒播种,或在播种后的土堆上覆盖秸秆,为蒜种保暖。
60多岁的陈牛仔等农户,从村里种粮大户那边,挑着秸秆往大蒜基地赶。大家一边走,一边畅谈来年的种植计划。
乔下村一直有种植大蒜的传统,但以前陈牛仔不敢多种,每年种植面积不超过1亩地。“虽然种大蒜赚钱,但考虑到价格下跌、销路不畅等因素,所以规模种植风险大。”他说,如今村里有了大蒜种植基地,销路稳定啦,他才敢“搏一把”。
听着农户们的议论,前来查看基地建设情况的虎踞镇党委书记李慧勤,忍不住会心一笑。
原来,在乔下村,超8成的农户种植紫皮大蒜和生姜,这里一直是“茶陵三宝”的重要产区之一。然而,由于大蒜市场波动太大,加之蒜种退化,村里的大蒜种植一直“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全村的种植面积加起来不足300亩。
在虎踞镇,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不少人认为振兴“茶陵三宝”,口号喊得响,但产业不旺,这一度成为李慧勤的心病。
今年初,虎踞镇借助成功申报中央扶持村级经济发展资金的契机,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给乔下村,打造100亩大蒜种植基地。该村以村集体流转土地,再转包给种植大户的方式,成功“招回”致富能人陈建宇、陈利军发展紫皮大蒜种植业。
望着眼前已成规模的大蒜种植基地,乔下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兵,不禁感慨:“原以为土地流转很难,没想到村民们积极性高,土地流转一下子就搞定了。”他指着眼前连片旱地介绍,大蒜种植基地分两块,其中这60亩地涉及6个组,每户仅有不到6分地,大多用于零散种植生姜、蔬菜等。当村里开会商量流转土地发展大蒜规模种植时,村民们拍手叫好。
陈牛仔就是流转田地的村民之一,望着自家田地如今被建成大蒜种植基地,他眼中满是喜悦。“种了这么多年大蒜,对紫皮大蒜还是有感情,村里发展大蒜产业当然要支持。”他说。
让陈牛仔感到信心满满的,不止是规模种植,还有资源多多的承包人。在现场负责调度用工的陈利军之妻介绍,其合作伙伴陈建宇多年来一直从事果蔬批发,有资源,销路不愁。
她还有一个想法,看上了基地旁的紫皮大蒜复壮项目。这个项目是茶陵县农业农村局推进的,如今实验成功,新蒜种即将大规模种植。
临走时,望着田野中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李慧勤满怀豪情地说:“这个基地仅仅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要按照‘百亩点、千亩片、万亩区’的布局,以点带面,高标准谋划建成以乔下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组,一起建设万亩连片紫皮大蒜种植区,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及辖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打造虎踞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