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东文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网朱公路一侧,屋舍田畴俨然

    东冲一带绵延的山岭

    刘正平

    2023年,攸县政协拟搜集全县古桥的历史文化,编纂成书,指派我去网岭镇东冲村找一座古桥。

    东冲,曾是我去外婆家必经之路。有点朦胧的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才八九岁,跟着娘,爬过一座大山,踏上青石板铺就的古道,沿东溪江而下,约半里,江上有座小桥。走得精疲力竭,常坐在桥边的挡墙上憩息。后来公社有了连接106国道的公路,继后大队也修了去公社的公路,宽阔平坦,且可乘车,就改走公路了,尽管要比翻大山抄近道远了许多。

    难道要找的就是这座小桥?六十多年过去了,能记得起来的只有桥面两边的条石,在太阳的暴晒下热烘烘的,很烫屁股。桥边有口古井,井里的水冰凉冰凉,透着丝丝甜味。

    立刻驱车前往,找上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负责人是位四十擦边的壮汉,连连搔着板寸头:没见过什么古桥呀。我陡然如跌入冰窖。已过去六十余年,古桥坍塌或被拆除,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既然专程而来,必得弄个水落石出。见我心有不甘,仍刨根问底,“板寸头”建议,找个“老东冲”问问吧

    沿着东溪河边宽阔的公路直上。“板寸头”说:这一溜长冲叫东冲,原称东冲生产大队,后来称东冲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那年,要和我们村合并,我们都觉着太亏。两村合并后,叫北联村。

    我新奇地瞅着车窗外。两旁的许多山头被削平,就着山势,圈成了一块块厂区。恍若隔世,找不到一点儿时的记忆。不禁犯疑: 这么好的地方,你们还吃了亏?

    “这是近十多年才有的变化。”“板寸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喜不自禁的光芒。“世事难料。2011年,网朱公路开通,从网岭镇至株洲渌口区的朱亭镇,穿越东冲西南边的山岭而过,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来这里落户。”

    堵车了,前面有个小集市,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板寸头”指着一大片厂区说:这是湖南远大水泥厂,占地523亩,年产水泥200多万吨,余热发电5500万度……

    小车绕过一辆辆载重大卡,缓缓向前移动。他一一指点着路边的厂家,如数家珍: 亚美生物科技公司、利涛环保建材厂、乐鼎环保科技公司、华祥林大公司、坤达包装厂……

    “全村在各个企业的固定工人就有800多人,每年工资达3440余万元。许多人纷纷在厂区近旁开办超市、饭庄、宾馆、棋牌室等,大家都抖(编者注:富裕)起来了。”

    山坡上茂密的竹丛中一幢小楼。“板寸头”告诉我,这是文方正老师的家。文老师年已八十有七,仍身骨子硬朗。在东冲小学任教四十多年,一直到退休,从没挪过窝。东冲的陈年旧事,如果她不知道,也不用问其他人了。

    被竹丛遮掩的房间里有些阴暗,亮着灯,满屋子很凌乱。两只桌子并放着,上面堆着报刊、古籍、族谱等资料。闻听我们的来意,文老师立即领着我们走下山坡,跨过东溪江上宽阔的平板大桥,横过田垅,来到对面山下一长溜洼地,指着一片密密匝匝的灌木丛说: 这里原是东溪江故道,古桥就在那里面。2002年,东溪江裁弯取直,全线改造,江道和道路就都移到了我屋那边。

    “板寸头”立即到近旁的农户家借来一把砍刀,锈迹斑斑的,很钝。啪啪啪地砍了老半天,才露出古桥的全貌——花岗岩拱造、单孔、长7.3米、宽1.84米,很矮,下部几乎被泥沙掩埋。桥额上横刻着“东文礄”三个大字,右角下一行竖写的小字,“光绪丁丑年造”,已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沧桑。

    文老师说,东文是她老公的堂伯父,这座桥便是堂伯父建造的。堂伯父是开屠房的,突然全身长着疥疮,到处求医问药,久治不好,疑杀生过多,上苍怪罪,便倾其所有,修造这桥,行善积德,祈求神明宽恕。

    “每块石头都是从十几里外的仙石村抬来的。基脚很深,挖了好几天仍不见底,成了一个丈余深的泥潭,没法再往下挖了,只好砍来大松树,锯成一筒筒,横垫在泥浆中为墩基。桥整体都是桐油搅拌石灰黏合花岗岩砌成的,修了两年多才完工。”

    我瞅着布满柴茬子的桥面,心里寻思。这哪是儿时去外婆家的桥呢?那桥面是青板石铺的,桥两边还有挡墙呢……

    文老师解释道,从前桥很高,为行人安全,两边各砌着一尺五寸高、九寸宽的挡墙。一条古道自江西萍乡至攸县柏市,经黄丰桥、官田、网岭,过东溪江,去槚山、丫江桥和株洲的淦田、朱亭。1989年,村里有人买了汽车搞运输业。桥太窄,过不来。量了量桥面加两边挡墙的宽度,刚好够得着汽车的前后两轮,于是便用泥沙将桥面填高,与两边挡墙齐平。每逢汽车过桥,对司机都是一场大考。两人隔桥相望,一人瞅着前轮,一人瞅着后轮,眼睛睁得牛蛋大,不断地打着手势指挥,弄老半天,司机吓出一身臭汗,车轮才正好擦着桥边过去。

    2008年,特大山洪,桥墩基被洪水冲刷,裸露出桶大的树筒子,村民抬去做家具。乡间民谚,水浸千年松,这话不假。在水中浸泡百多年的树筒子鲜红鲜红,又硬又韧,比现砍的新木料还结实。

    桥被废弃后,每逢暴雨,村民都来桥墩下找松树筒。几年后,桥基几乎被掏空,但桥体仍屹立不倒,只是整体下沉了一些。你说奇不奇?

  • 上一篇
  • 下一篇